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非常规油气产业波及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02:43
【摘要】:未来近中期,我国对石油和天然气仍有较大需求,而国内常规油气稳产增产乏力,过度依赖进口则会引发巨大能源安全压力,因此油气供应将越来越倚重非常规油气,油气产业发展逐渐向非常规领域倾斜。总体而言,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目前处于初期阶段,学界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为此,在进行战略规划、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之前,应当明确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及时合理地调整政策,并为防范潜在的产业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在这种背景下,宏观上把握非常规油气产业的经济影响就成为迫切需求。论文采用“建模—测算—分析—建议”的基本研究范式,对我国非常规油气产业的经济波及效应进行研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我国主要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开发历史阶段及未来产量前景、油气需求近中期发展趋势,明确近期(2020年)和中期(2030年)我国非常规油气预期产量及其未来满足油气供应的贡献能力;基于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网络理论构建产业波及效应分析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将产业波及效应分为波及程度和波及路径两个方面,构建产业波及程度指标体系和产业波及路径网络模型,并分析非常规油气产业和油气产业的“共性”及“特性”,提出非常规油气产业波及效应的“拆分”和“提取”方法;应用历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对我国非常规油气产业的波及程度和波及路径进行测算和分析,获得更多宏观产业经济信息;基于波及效应结果,解释其经济含义,为我国非常规油气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结果显示:我国具有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中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更具现实性,预计其产量在2030年达到国内天然气总产量50%以上;目前我国非常规油气尚未实现大规模开发,对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影响不大,但却是未来油气产业主要增量来源,影响潜力大;由于“完全消耗”的存在,各类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流动不能仅观察直接关联等表面现象,还应充分分析完全关联等经济指标。因此,制定促进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全面考虑包括直接/间接关联、前向/后向关联等在内的各类因素,提高政策有效性,最大化发挥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贡献;油气产业在整个经济系统的波及路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根据波及效应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图文】:

示意图,空间分布,示意图,页岩气


页岩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3, 99, 105-109]。图2.2 简单示意了几种典型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地层结构中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形成特点。图2.2 非常规油气资源空间分布及特点示意图Fig. 2.2 Distribution map of different kinds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注:图片引用自马永生[110]。

网络拓扑图,强关联,邻接矩阵


表示不存在 强关联 关系;黑白格形式中同理, 黑色方格 代表存在 强关联关系, 白色方格 则代表不存在。图5.4 我国2012 年产业间直接“强关联”0-1 邻接矩阵Fig. 5.4 Industrial network’s adjacency matrix in0-1 form of China in 2012本论文应用两款常用的网络分析软件——UCINET(32 位,,6.409 版本,英文)和 Pajek(32 位,3.10 版本,英文)来构建可视化的产业网络模型,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根据我国 2012 年 42 个产业部门间的 强关联 0-1 邻接矩阵信息,运用 UCINET 中的环形布局(Circle Layout)功能,得到如图 5.5 所示的产业波及路径网络拓扑图,图中的绿色节点(No. 3)代表油气开采业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原冰;孙平昌;李宝毅;刘沣;徐银波;;非常规油气类型及成因[J];吉林地质;2015年03期

2 赵炳新;肖雯雯;佟仁城;张江华;王莉莉;;产业网络视角的蓝色经济内涵及其关联结构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5年08期

3 杜培林;赵炳新;;基于产业网络的K-核关联结构识别关键产业群——以“鲁粤”二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8期

4 张大权;张家强;王玉芳;唐跃;于汶加;;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前景[J];资源科学;2015年05期

5 邹才能;陶士振;白斌;杨智;朱如凯;侯连华;袁选俊;张国生;吴松涛;庞正炼;王岚;;论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区别和联系[J];中国石油勘探;2015年01期

6 余晨;唐旭;张宝生;;页岩气开发利用过程中甲烷排放的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年06期

7 陈效珍;赵炳新;肖雯雯;;产业旁侧关联网络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11期

8 赵炳新;陈效珍;张江华;;产业圈度及其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06期

9 杨大楷;汪若君;;基于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产业布局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年11期

10 赵爱国;李仲学;;煤炭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贡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皮光林;中国页岩气产业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2 尹

本文编号:2678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78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