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学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0:42
【摘要】: 提高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学习效果,是制造企业成功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条件。本文将制造企业外向型国际化分为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国际化的成长阶段和国际化的成熟阶段,并给出了界定标准。国际化的初始阶段与成长阶段可统称为制造企业国际化初期。 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能力是以知识为核心的资源组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它们所特有的具有无形性和知识性的稀缺资源。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特定市场知识和一般性的国际化知识。竞争优势不但是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也可以是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结果。 本文建议处于国际化初期的制造企业选择以知识存量为基础、以组织学习为推动力的渐进国际化进程。一方面,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初期会出现相关知识的缺乏和组织学习能力的不足,渐进性的路径安排可以强化组织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对于国际化进程中各种风险的预测与控制能力会随着国际化实践和知识的丰富而逐步提高。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渐进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国际化经营方式的渐进,国际化经营区位的渐进,国际化经营产品的渐进。 组织学习是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加速器。制造企业在国际化的成熟阶段呈现出渐进性的弱化,这是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知识存量增加和选择能力增强的表现。国际化制造企业跨国经营方式渐进性的弱化表现比较明显,新的海外市场可能出现进入方式的跳跃。海尔与松下等典型家电制造企业的实践体现了国际化进程的渐进性及其弱化。 国际化制造企业知识转移应当首选内部化而非其他方式。国际化制造企业海外子公司应当由母公司战略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由母公司知识与技术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与能力的贡献者。国际化制造企业应当培育有利于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具备国际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能够对国际市场中未被利用的机会进行率先认知、发现和探索,以及采取及时的商业化行动。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国际化知识是国际新创企业的前提,国际化网络是国际新创企业的发展平台,国际企业家精神是国际新创企业的助推器;三者共同推动了国际新创企业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组织学习是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加速器”。 学习型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应当具备五个职能特征和四个形态特征。国际化制造企业的网络组织结构由内部一体化网络和跨国外部网络共同组成;它是国际化制造企业应对日趋复杂的跨国经营环境和愈加困难的企业内外部沟通而理性选择的组织结构模式。 制造企业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实施技术寻求型FDI,进入所在产业高端技术聚集地,是其国际化进程中一种重要而且有效的组织学习方式安排,并通过模仿跟随效应、联系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和平台效应四个途径从东道国获取先进知识和技术。基于四个实现途径,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得到影响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14个因素。 本文采用7刻度李克特量表法具体设计了我国制造企业技术寻求型F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影响因素调研问卷,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模仿学习能力、企业的吸收能力、适度的技术差距、企业嵌入产业链的程度以及东道国的产业集聚程度是我国制造企业获得技术寻求型F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五个显著影响因素。
【图文】:

技术外溢,途径,东道国


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供应商或客户企业。它们一般是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技术领先者。可以将技术寻求型F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供方分为东道国科研机构、东道国相关联企业和东道国其他R&D资源三类。图7.1中的子公司(R&D机构)归属于实施技术寻求型FDI的制造企业。发达国家技术聚集地(东道国)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 子 ..., ,公 公 联联系效应 应司 司 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闪 闪 知知 知知知知知知知口口 口口母国企业业机机 机机机机机机机构构 构 、、~尹 尹 图7.1反向技术外溢的途径技术寻求型F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受方,即进行技术寻求型FDI的企业,它们可以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也可以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为寻求先进技术,企业到具有技术优势的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与当地企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的各方面联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当地企业或组织发生技术和管理信息的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424;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昏;夏芳;;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2 丁轲;;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胡春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思路探索[J];中国外资;2011年15期

4 王大树;房飞;;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7期

5 白峻赫;;浅谈会计国际化及其推进策略[J];华章;2011年15期

6 郏雨薇;吕英巧;;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货币回流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7 朱兴勤;;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与推进策略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李晨曦;张咏冬;黄玮莹;;小QFII与人民币国际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9 王磊;李阳;;加快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营销战略分析[J];工程机械;2011年07期

10 王莹;;黄河三角洲纺织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滨州纺织企业为例[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魁;;序[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2 徐自超;;加速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的几种途径[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3 ;城市安全 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4 ;城市安全 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5 谷军;康琳;;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口规模调控[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纪晓岚;刘军;刘畅;陈璐;;莫斯科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与启示[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欧阳晓黎;刘宏波;牛燕平;赵蔚婷;;编辑素质对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的影响[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8 文魁;段霞;孟祥青;闫文虎;汪朝晖;;北京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9 赵红亚;;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韦吉田;;国际化与农村经营机制创新研究[A];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焕 李本华;我市积极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N];无锡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于海彦;加速学校国际化进程[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3 张曼;空冷企业开启国际化进程[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记者 王tD;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N];国际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军君;苏宁国际化进程提速[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吴晓燕 刘红;云南财大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N];云南日报;2009年

7 深明;国际化进程加快 小语种人才紧俏[N];本溪日报;2009年

8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徐t$;加快货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文汇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陈成智 谭丽琳 周元 采写;全方位推进海南的国际化进程[N];海南日报;2010年

10 ;中信重工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N];中国工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华;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学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赵萱;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蒲贤;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徐新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06年

5 许竹青;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吴婷婷;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尤宏兵;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广平;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曾剑云;东道国技术外溢、吸收能力与无技术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东;人权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滟榆;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寻求效应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2 段洁琦;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丽;WTO《政府采购协议》与我国政府采购的国际化[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王菲;企业技术寻求型FDI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马玉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娟;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7 吕凡;揭阳市家族企业国际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何红丽;上海都市会展旅游发展及国际化进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吕超;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孟雷;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9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99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