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环境技术创新对产业生态管理—沈阳铁西区产业共生困难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0-06-18 13:18
【摘要】:近几十年来,生态工业园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目前生态工业园已经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工业共生的结果却适得其反,由此导致了生态工业园发展不如预期。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共生与技术创新脱节。所以,要推动生态工业项目的实施就要规避工业共生可能削弱企业竞争力的风险,而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是持续技术创新,由此技术创新是工业共生进化的驱动力。 本文在分析工业共生进化内涵的基础上,采取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析工业共生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规律,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探究工业共生进化中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演替路径,探讨工业共生进化中技术创新的条件和时机。 综合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法——种群生态学的Logistic增长模型对不同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展开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建立产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同时在产业生态管理中考虑政策、科技、人力和资金等因素对环境保护的作用。(2)案例研究与深度访谈。(3)统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EXCEL软件对环境政策的作用进行回归分析、描述性分析,定量描述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环境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方式。(4)理论分析,包括基于委托代理论建立贝克乐—斯蒂格勒模型,均衡价格理论,基于投入产出原理分析工业共生进化中的技术创新投入与收益。 通过研究揭示了:(1)当前中国生态工业园发展存在的两大问题——废弃物市场和足够的经济效益;(2)辨识了生态工业园发展中的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3)通过博弈分析,验证了基于信任的长期稳定合作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实现基础;(4)建立基于Bass创新扩散模型的改进模型,讨论行政型环境政策和市场型环境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不同作用,结合上海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扩散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5)基于问卷调查对工业共生的技术创新动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模型;(6)考察并识别了工业共生进化的技术演进轨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427;F205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How to Deal with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Adjustment of Jing-Jin-Ji for Langfang[A];Proceedings of Extended Research of Cluster Development Among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Urban Economic Orientation of Langfang[C];2011年

2 魏泽龙;蔡昊雯;;Balancing dual knowledge exploration for open innovation[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An Auxiliary Model Based Multi-innovation Recursive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Algorithms for MIMO Hammerstein System[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4 ;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Multi-Innovation ESG Algorithms fo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ARMA Models[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emission of Guizhou[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6 ;Auxiliary model based multi-innovation stochastic gradient identification for multirate multi-input systems[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7 ;Research on Evolutionary Model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Evolutionary Model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under Self-organization Theory[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Distributed Fault Detection for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An Innovation-based Approach[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10 ;An Exploring Study o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韩平;SK中国成立一年业绩不俗[N];中国能源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磊;中国自主创新是开放的创新[N];科技日报;2010年

3 林东;中国创意:在伦敦奥运探索新模式[N];科技日报;2011年

4 商报记者 吴辰光;SK打造多元化市场战略[N];北京商报;2011年

5 商报记者 吴辰光;SK中国将打造开放性平台[N];北京商报;2011年

6 编译 王迪;FDA扫清新品获批上市监管障碍[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赵启正;通过翻译准确传播“国家关键话语”[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Tareq Shukri Quporsi;[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Malik Muhammad Imran Pattal;[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Hong Yong-Woong;在华韩资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蒋毅;中国制药企业新药创制战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1年

6 胡海波;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Mumtaz Ali;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巴基斯坦银行业创新差异化战略及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Alqahtani, Khaled Mohammed;沙特阿拉伯中小企业创新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Khalid Rafique(卡利德);[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颂雅;试评估中国与欧盟之间科技合作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宗英;论中国动漫产业链的结构及整合[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Paolo Salmeri;[D];复旦大学;2011年

4 David Ali-Abdurahman;属于电动汽车的时代到来了吗?[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娜塔;以色列农业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高慕思;科技进步与软实力:中国如何运用双边科技外交[D];复旦大学;2010年

7 莫涵;领导行为与下属行政创意之间的关系[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ODESOLA OMOLADE OLANIKE(莫兰);[D];南昌大学;2011年

9 李淑娣;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10 子娜;创新管理对组织竞争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9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19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6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