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3:43
【摘要】:资源型地区长期依赖资源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作为边疆地区,人才缺乏、工业基础薄弱、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只能以“依托优势石油资源”作为地方发展战略,长期执行该战略的结果导致新疆的单位GDP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它废弃物排放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结构极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严重落后于其它地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在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驱动下,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变得日益紧迫,因此探讨资源依赖型企业的生态网络系统、转型驱动机制和绿色转型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测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出发,在梳理学者们对企业转型升级理论和资源依赖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通过分析新疆资源依赖型企业发展的经济绩效评价表明,新疆由于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较早进行了油气资源工业开发,新疆油气资源型企业对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说明其发展的重要性,但对其总体绩效评价表明,该类企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负向效应增大、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和水消耗水平较高及社会经济效率持续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新疆油气资源依赖企业发展的负外部性评价发现,产业结构对新疆绿色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节能减排水平,再次是社会绿色管理水平,最后是社会绿色环保意识,说明“石油优势资源转化战略”虽然对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贡献,但是其对区域绿色发展的负外部性影响导致相关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竞争性产业发展、国家战略行为和严格的绿色发展产业政策、政府与企业演化博弈和企业承担着绿色环保、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责任是促使其绿色转型的强大动力;通过对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疆油气资源型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成败的关键在于转型能力的获取,新疆油气资源型企业自身现状与特点导致其绿色转型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限,提出新疆油气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构建的有效组织模式——合作技术创新,并通过企业间和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技术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合作技术创新有利于构建企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能力;并通过实证分析了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除了企业的合作动机外,政府政策因素有很大的影响,说明政府对资源型企业转型能力的构建起着较大的作用;对典型的油气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案例研究也表明,合作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该类型企业转型能力的获取和转型实现。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坚持科技创新和市场驱动;平衡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研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开展国际合作。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生态网络系统的分析,从企业层面研究了该类型企业绿色转型的驱动机制及合作技术创新与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关系、资源依赖型企业转型能力获取的组织形式——合作技术创新及其影响因素,为资源类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范本;本文的局限在于没有进一步对企业转型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研究,由于条件限制,研究新疆油气资源型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时,调研困难,样本量较少,可能对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22
【图文】:

油气资源,依赖型,绿色,新疆


本文在通过分析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发展绩效评价和区域绿色发展外部价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疆油气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绿色转型发展能力构建问题,提出技术创新实现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构建的实现途径,分析了合作技术创油气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能力构建的关系,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合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创新绩效。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型发展的对策建议。2.2 研究框架本文从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困境现象出发,联系“一带一路”、国家产业政策、新能源技术发展对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进而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出实现路径和政府治理切入点。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测度问题、寻求问题的办法的总体思路与逻辑,从研究背景出发并提出问题。总体研究框架如图示:

企业生命周期模型,企业生命周期


现为直接控制、指挥控制、间接控制及部门组织化。Churchill N.C1983)从企业规模和管理模式两个维度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生存、发展、起飞和成熟阶段)和相应的管理模式。Greiner L.E.企业通过演变和变革而不断交替向前发展,因此认为企业存在创立分权阶段、协调阶段和合作阶段,企业经营活动从而表现为不同的期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Ichak Adizes(1989)在《企业生命周期长过程分为十个阶段(见图 2-1),并对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的特征进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和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基本发展与制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铮;李雷;崔玉芳;仲韶华;;河南省金融支持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13期

2 张仙鹏;吉荟茹;肖黎明;;中国绿色转型研究的梳理与展望[J];未来与发展;2018年08期

3 邢志伟;;探讨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J];经济师;2018年10期

4 杨磊玉;;经济绿色转型视域下的生态资本效率探究[J];中国市场;2017年20期

5 孙浩;乔翠霞;;农业绿色转型视角下的农业补贴制度问题研究[J];中国发展;2017年04期

6 张喜荣;王晗;;吉林省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7年26期

7 宋宝莉;;企业绿色转型:价值、风险及规避[J];改革与战略;2016年02期

8 于法稳;;实现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思考[J];生态经济;2016年04期

9 彭星;李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16年07期

10 黄婷婷;;绿色转型的成本会不会太高?[J];中国生态文明;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昆森;;发展生态经济 提高资源产出率是绿色转型突破口[A];“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纪玉山;;论“中国模式”的绿色转型[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6)[C];2015年

3 袁易明;闫振坤;李璇;;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能力定量测度:一个指标方法[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6年第1期 总第9期)[C];2017年

4 高云虎;;狠抓节能环保 促进工业绿色转型[A];2014中国节能环保高峰论坛暨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发布会论文集[C];2014年

5 ;围绕“发展方式转变与绿色转型”开展各项学术活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袁易明;盛春红;吕平;;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报告[A];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7)[C];2018年

7 袁易明;阎振坤;李璇;;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报告[A];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6)[C];2017年

8 袁易明;盛春红;王建国;;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报告[A];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8)[C];2019年

9 徐道一;朱铭;王作棠;韩孟;余学东;;我国能源主体绿色转型的关键——发展煤地下气化[A];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陈颖;王连军;王亚男;;生命周期评价在工业污染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瑞典经验对我国工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启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志宁 通讯员 马静;运开区 修复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转型[N];德州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王孝弟;“五水共治”促浙江化企绿色转型[N];中国化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陈传武 通讯员 陈新武;绿色转型使企业产销两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朱和 金云;绿色转型绘发展蓝图[N];中国化工报;2015年

5 记者 李军;延安能源化工谋划绿色转型[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伍梦尧;期待储能产业全面规划 加快能源绿色转型[N];中国电力报;2019年

7 特派记者 文博;全国政协委员王新强 共担绿色转型“上游责任”[N];重庆政协报;2019年

8 记者 鄢然;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发展 助力绿色转型全面振兴[N];长白山日报;2019年

9 郭忠军 记者 刘长军;我市着力推动经济产业“绿色转型”[N];盘锦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陈传武;湖北农药业绿色转型已在路上[N];中国化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海晨;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2 孙凌宇;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星;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进程中的激励机制与治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杨波;资源型城市转型系统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孙毅;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梁赛;多种政策对我国物质流和价值流变化的综合作用分析[D];清华大学;2013年

8 高保全;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责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黄晓杏;绿色创新的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存鹏;东营市产业绿色转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俐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区域中心城市绿色转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杨崇尚;建筑施工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年

4 王晗;吉林省绿色转型发展评价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5 侯秀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6 李莉;四川省工业绿色转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7 魏洁;乌海市绿色转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8 苏新杰;通化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绿色转型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郭鹏飞;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10 黄小康;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测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0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20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