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外部性作用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22:17
【摘要】:外部性关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装备制造业发展进程中,始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既有加快改革发展的驱动力量,也有延缓或阻碍产业转型与升级的约束力量,而外部性则是兼具驱动和约束双重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具体而言,一方面,外部性的核心在于知识和技术的外溢,进而促成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外部性在共享基础设施与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产业协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长期来看,外部性必然会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外部不经济”的存在,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也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即便是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也普遍存在“驱动不足”的问题,即在一定程度上外部性并未完全释放其应有的驱动效能。这种抑制作用和“驱动不足”综合体现为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约束性。此外,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外部性,由于受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为鲜明的阶段性演进变化特征,且这一特征也深刻影响着新世纪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渐进式改革发展之路。因此,深入探讨外部性作用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便成为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产业发展是短期的产业增长速度提升和长期的结构优化质量改善的统一,而外部性通常又被区分为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因此,本文通过构建ESG分析框架重置了传统的外部性作用于产业发展的分析模式,将外部性(E)、产业结构优化(S)和产业增长(G)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下,系统探讨外部性对产业增长的作用(EG模型),外部性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EG模型)以及外部性对产业增长与结构优化之间关系的作用(SG模型),进而能够更加深刻而全面的揭示外部性作用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路径以及应对策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涉及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第1章“绪论”和第2章“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等两个章节的内容。其中,第1章阐释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2章系统而全面的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支撑理论和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第二部分为全文的总纲,涉及第3章“ESG分析框架及其作用机理”一个章节的内容。本部分主要是通过构建ESG分析框架搭建起全文研究的主体架构,也是后续第4章至第7章实证分析内容的理论依据所在,同时也对相应各章的实证分析做出了安排。第三部分为全文的核心,涵盖第4章至第7章的内容。其中,第4章主要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DE)阐释了外部性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演进趋势;第5章和第6章主要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分别讨论了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影响作用;第7章则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PTM),探讨了外部性作用下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长与结构优化的关系问题。第四部分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即第8章“结论及展望”。本部分首先对全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然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本部分也对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等进行了展望。最终,本文做出的贡献和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就外部性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演进趋势而言,一方面,中低程度的产业专业化是中国装备制造业MAR外部性的主体,且大部分地区装备制造业的MAR外部性在不断减弱;较高程度的产业多样化是中国装备制造业Jacobs外部性的主体,且装备制造业中高程度多样化的地区较为集中;中高程度的产业竞争化是中国装备制造业Porter外部性的主体,且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整体上中国装备制造业增长状况呈现出增速减缓的趋势,这恰恰也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状况十分契合。同时,新世纪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断提高,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向高度合理化水平收敛的态势;相反,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却相对较低,且其演进方向和趋势也较为复杂,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总之,外部性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演进趋势清晰地反映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在逐渐缓解,而“不充分”问题则较为突出的现实。第二,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MAR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实际产值增长率具有不显著的负面约束效应,而对其趋势增长率则具有正向驱动效应,但当增长测度指标为Malmquist指数时,其对趋势增长的正向驱动效应并不显著。而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实际产值增长率和趋势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且当增长测度指标为Malmquist指数时,其正向驱动效应依然十分稳健。第三,外部性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结构合理化方面,且较为稳健,而对结构高度化的作用则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来看,一方面,短期内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且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的作用强度要明显高于Porter外部性,但长期内仅仅MAR外部性的正向效应能够得到延续。另一方面,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较为复杂,且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即短期内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约束作用,而Jacobs外部性则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长期看,Jacobs外部性对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并转变为显著抑制高度化水平的提升,而Porter外部性对结构高度化的抑制作用也会逐渐下降,并会逐步呈现出对结构高度化的正向驱动效应。第四,外部性对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增长的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具体而言,当外部性强度(即外部性成长指数,EGI)较低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对装备制造业实际增长和趋势增长呈现出约束作用,即在这一阶段非均衡的产业结构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而此时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则阻碍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当外部性强度跨越门槛值之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装备制造业实际增长和趋势增长的作用方向均发生了逆转,开始呈现出显著的驱动作用,即在这一阶段日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不断提升的高度化水平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同时,进一步的分析推断还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装备制造业实际增长和趋势增长的门槛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装备制造业实际增长和趋势增长的门槛效应较为复杂,呈现出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相互交织的特点,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装备制造业实际增长和趋势增长的门槛效应则较为简洁和稳定,始终表现为单一门槛特征。此外,当外部性成长指数跨越门槛值以后,产业结构高度化对装备制造业实际增长和趋势增长的贡献要显著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4
【图文】:

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新世纪,产值


中国装备制造业地区产值比重分布

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高端,江苏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地区产值比重分布

本文编号:2724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24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