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13:30
【摘要】:制造业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中国、日本、韩国是东亚经济圈中制造业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其制造业发展态势集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制造业竞争关系,三国间制造业竞争力的梯度层次透视出世界制造业总体分工体系的缩影。通过对三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演变尤其是现实比较,更清楚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差距和应向日韩学习借鉴的经验,研究后进国家发挥后发优势以学习效应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的规律性,不仅对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的比较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还可正确把握与日韩的竞争关系,加速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本文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本观点,以比较优势论和竞争优势论为理论基石,运用产业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尤其是世界经济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采用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制造业具体行业分析与制造业总体分析相结合、国别分析与三国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并做出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总结所得到的启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研究的立场角度创新。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竞争力综合研究的文献,而日韩的相关研究都是站在本国的立场上应对中国崛起的分析和对策,本文则立足中国视角,专门针对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分行业和整体综合实证分析。 二是研究的分析方法创新。已有的涉及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大都限于现实静态竞争力的比较,而且多数是局部行业尤其是本国的一些支柱产业竞争力的比较,而本文从三国各自制造业历史演进的纵向动态比较出发,与横向静态比较相结合,既分行业也有制造业整体分析。 三是研究的内容观点创新。第一,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进行制造业竞争力比较时,动态竞争力应重于静态竞争力,所以在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中,对我国来说更重要的是动态竞争力。第二,本文认为,造成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现实竞争力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某种层次上决定于三国的学习效应不同。第三,本文认为,日韩制造业增长减缓的重要原因在于脱工业化的阶段性,而不是所谓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中国过度投资造成的“产业空洞化”。第四,本文认为,一国制造业总体竞争力实质上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决定的,而高度集中体现为制造业结构层次的高低。在中日韩制造业分工体系中,日本定位于资本物品、韩国定位于中间物品、中国定位于最终消费物品的制造业结构层次限定了其现实竞争力的强弱。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41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胜;张鑫;;基于区位商的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一博;中国从世界制造中心向技术创新中心转变的路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伟;船舶建造中的舾装件专业化管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马祥芹;中韩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张英;川陕渝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4 孙超;上栗县花炮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李思慧;FDI地区差异的制造业竞争力效应[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淑芳;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模式与战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7 卢琳玲;现代造船模式下的舾装物流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肖新越;中日韩经济一体化前景下的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25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25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