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服装消费持续扩大,中国服装市场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市场,引来了国内外企业的角逐。随着中国休闲服市场产能的进一步放大,国内外品牌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企业如何保持和提高品牌的竞争优势,已引起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本研究回顾了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尤其是顾客价值理论。顾客价值理论是营销学界几十年来倡导顾客导向的新发展,它也是在企业竞争激烈和消费者主权意识不断强化的现实背景下的产物。称之为竞争优势新源泉的顾客价值的发现,为市场营销的研究确立了以顾客为中心进而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地位,这是营销理论的进步。但是,以往顾客价值的研究偏重于顾客的感知价值,没有很好回答顾客是以什么尺度来感知的。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在研究顾客感知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背后的价值传导机制,即消费价值观的作用。什么是消费价值观?本研究进而回顾了消费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发现在诸多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中,价值观因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可置疑。然而,多数的研究却停留在一般的价值观上,难以被营销学有效应用。因此,本研究提出价值观的重构性论点,将价值观置于顾客价值系统中研究,研究与消费行为、顾客感知价值直接相连的重构后的价值观,即具体的消费价值观。 本选题正是基于中国休闲服市场的现实背景和对上述相关理论的逻辑思考展开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研究企图在顾客价值和价值观研究的结合点上将研究引向深入,为营销学应用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面对中国休闲服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大学生消费市场为例,进行市场分析提出见解,为企业界的营销决策提供思路和现实参考;本研究虽然限于对中国大学生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的实证研究上,但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相似的研究领域提供借鉴。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要揭示的消费价值观,限定在休闲服消费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是:采用什么方法捕获到尽可能全的中国人休闲服消费的价值元素;将所捕获到的这些价值元素如何转化为高信度、高效度的休闲服价值观测量量表。为此,本研究的方法在吸取了以往关于顾客价值和价值观研究,尤其是Woodruff和罗兰·贝格公司的方法和思想的基础上,针对服装的意义和服饰文化消费的特点,采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先进行质化研究,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进行深度访谈、半开放式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运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方法,对中国人不同人群的休闲服消费的价值元素进行探察,生成价值元素初胚,然后比照罗兰·贝格公司开发的消费者价值元素表,按照服饰符号的消费语言进行逻辑归并和语汇提炼,形成中国人不同人群休闲服消费价值元素分布表,进而扩展为休闲服消费价值观测量量表,在此基础上以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国大学生为对象作定量研究。在量化研究阶段,先对所设计的“个人一般价值观”、“休闲服消费价值观”和“自我概念”三大问卷进行可靠性和效度分析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数据分析在量化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应用了频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方法。在研究方法的创新上,避免了单一质化研究和单一量化研究方法的不足。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一)对中国大学生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进行探索性分析 1、首先对中国大学生休闲服消费价值观量化问卷所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频数统计趋向性分析,发现呈现的主要特点有:(1)“个性化”和“简约”已成为潮流,而寻“刺激”、找“激情”总体收敛;(2)追求“美感”,更不放弃“舒适”,两者兼得才是完美;(3)重“美誉”、讲“质量”,重“服务”、讲“信用”,求实际、不求高贵,“明智”有素;(4)求新不求怪异,明星、偶像效应淡化、时尚指数不高;(5)“个性化”不是“唯我化”,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亲和力”在强化。 2、其次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揭示出以“舒适”、“个性”、“简约”、“美誉”、“责任”、“服务”、“价格”、“明智”、“独特”、“激情”、“刺激”、“品位”、“性差”、“质量”、“活力”、“偶像”、“时尚”、“亲和”和“美感”等十九个价值元素为矢量的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并以因子均值和标准差为参数勾画出19个价值元素坐标四方位图,从总体上描述了中国大学生休闲服消费多维的价值取向结构。 3、再者进行聚类分析,对上述十九个休闲服消费价值元素作不同量值的分类,发现在样本总量中可以细分为有较大区分度的三个类别,呈现出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不同的亚群体,可为以消费价值观为取向的企业品牌价值定位提供参考基谱。 (二)引入中国大学生个人一般价值观、自我概念、人口统计属项三大变量对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作相关性分析 1、首先对大学生个人一般价值观和自我概念二大变量的调查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分析比较发现大学生有其自身的一般价值观,并且大学生群体中在价值观上存在亚群体特征;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中实际自我概念和理想自我概念的拟合关系反差较大,可见想改变实际自我形象强烈,同时在理想自我概念中亚群体差异也比较明显,表现出不同个性倾向。 2、其次进行了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大学生个人一般价值观无论在构成上,还是在分类上与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存在显著相关,说明重构后的消费价值观其内在还受个人一般价值观支配着;自我概念与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具有相关性,虽然不及个人一般价值观,但也有较大相关,可见自我概念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行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消费价值观的作用也可以影响消费行为;人口统计属项的九个统计标志中,“就学区域”、“居住地”和“性别”三大属项与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相关性较为明显,其中“就学区域”上的明显差异性,对企业分区营销策略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三)列举市场若干休闲服品牌,分析大学生品牌选择行为与其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的相关性,初步发现: ①越贴近中国大学生休闲服消费总体上价值体系的品牌,越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②列举的11个品牌选择上,在中国大学生十九个休闲服消费的价值元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有“激情”、“价格”、“品位”、“时尚”和“偶像”等五大元素,其余十四大元素差异不明显。此数据反应出当前在市场上左右大学生对不同品牌的选择行为,主要取决其消费价值体系中上述五大价值元素得分上的差异性,同时也反应出大学生对11个品牌价值的认知,在五大价值元素上有着明显的区分,至于11个品牌在其余的十四个价值元素上,或许存在同质化倾向。 (四)通过对大学生休闲服品牌选择与其三类亚群体的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进行对应分析,发现在完全可以解释的二大维度上对应性不显著,反应出当前市场上品牌同质化、供不对求现象明显,这一结论可为企业以消费价值体系为向度进行市场细分,重新界定品牌定位,提供参考。 (五)基于本研究的结论和相关的理论,认为消费者理性的购买行为是建立在对各品牌了解形成品牌知识的基础上,并以其内在的消费价值体系为尺度进行衡量比较,拟合度的高低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消费价值观,这一过程本研究把它称之为“消费价值观驱动下的品牌认知模型”,这个模型的提出,可为企业更有效持久地实施品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六)服饰消费行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人文现象,它受制于服饰消费的价值观、服饰符号等多种变量,是多种变量动态组合的结果。因此,研究服饰消费行为,有必要对相关主要变量及其发展关系进一步展开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5.5;F426.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彬;;浅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价值观[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彼得·巴菲特;杨洋;;价值观才是稳定的货币[J];青年博览;2011年16期
3 梁晓声;;怎样做好父母[J];家庭之友(爱侣);2011年02期
4 李雪蓉;袁慧敏;;艺术院校女生价值观调查与分析[J];艺海;2011年07期
5 于萍;桑文田;;中国网游市场顾客价值构成要素探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赵琰;;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7 彼得·巴菲特;;价值观才是稳定的货币[J];课外阅读;2011年17期
8 杜风兰;;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9 周晓星;;大众传媒冲击下的职高德育课教学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10期
10 郭亚军;;以社会实践带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探析[J];才智;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建新;;价值观的变化及理性化趋势[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李丹;;小学儿童价值观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屈智勇;邹泓;;自我控制、价值观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可明;;受众价值观对电视广告创意的制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倩;;Observational Oral English Classroom Studi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And Western Foreign Teachers[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董盛;;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C[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叶芊;闫巩固;;转型期不同年代人群的基本价值观现状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文萍;张雪怡;梁贞巧;单朋华;李静;;社会转型时期广西毛南、仫佬、京族中学生价值观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叶善民;;浅谈北大荒文化对垦区事业的引领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柳建乔;;重建科技期刊的价值观[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代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N];宝鸡日报;2005年
2 郑春林;解读正泰价值观体系[N];经理日报;2005年
3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张平一;创新、人和、竞成——新和成的价值观[N];消费日报;2005年
4 记者 边源;为了创造顾客价值[N];首都建设报;2009年
5 刘建乐;创新顾客价值和资源利用方法[N];现代物流报;2008年
6 博主 杨利民;营销的本质是创造顾客价值[N];中国纺织报;2011年
7 记者 刘晶晶;顺畅退换货 创造顾客价值[N];首都建设报;2011年
8 王早霞;大力倡导价值观提升[N];山西日报;2004年
9 林萱;“顾客价值”,你重视吗?[N];中国轻工报;2000年
10 金彩红;透视法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价值观[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韵;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市场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天娇;企业使用媒体创造顾客价值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虹;中国大学生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4 张洪吉;基于创造和保持的顾客价值优势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李海舰;基于顾客价值的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大海;基于顾客价值构建竞争优势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卢俊义;供应商与顾客共同创造顾客价值的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庆华;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企业战略定位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穆西安;企业的伦理化经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博;基于顾客价值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赵艳艳;基于顾客价值视角的体验营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金正勋;中国银行公司客户顾客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刘羲;论顾客价值创新战略[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鲁业海;SGA公司投诉管理中质量分析和改进[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林晖;基于顾客价值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7 马秀芳;顾客价值探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张亮亮;基于蓝海视角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雷鸣;市场导向下的顾客价值测量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10 尹红;基于顾客价值的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
272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