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演进与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3:37
【摘要】:汽车产业具有集成度高、关联性强、技术复杂等特点,是典型工业化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我国汽车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各项能力均得到了大幅提升,现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也应看到,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且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也在不断显现,亟待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产业创新系统理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吸收了系统论、演化经济学和国家创新系统等先行理论的思想精髓,通过一种多维的、综合的、动态的视角研究产业问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已成为产业研究以及制定相应政策的有力工具。 本文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出发研究中国汽车产业问题。首先,本文结合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以及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产业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框架。分析表明,在中国的产业创新系统中,政府、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大学等诸多构成要素均呈现不同特点。其次,本文研究了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诸构成要素的特点、功能和协同演进情况,并构建了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模型框架。第三,本文探讨了产业创新系统的定量评价方法。在系统效率评价方面,引入了带权重约束的DEA模型(C2R-AR)。在系统绩效综合评价方面,本文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提出了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基于DEA评价结果的Tobit回归方法,将效率评价和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最后,本文对2000-2010年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效率和绩效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出发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解释。评价结果表明,纵向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在11年的考察期间内确有明显的进步,多数指标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然而从横向来看,即与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强国水平相比,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还有明显的差距。总体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核心要素—本土企业的综合能力还存在欠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产业组织等方面均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此外,创新系统的各主体间的关联与互动明显不足,系统化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总体而言,本文丰富了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为应用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研究中国产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471;F273.1;F224
【图文】:

框架图,框架


本文内容与结构框架

创新分类


第 2 章 相关研究综述技术范式并为市场所接受,最终形成行业的主导设计,则为根计确定之后,继而出现的则主要是渐进性创新。工业产品的日趋复杂化,Henderson 和 Clark 又从是否改变整品核心概念两个维度将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部件创新、构四类(Henderson & Clark, 1990),见图 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支燕;白雪洁;;中国汽车产业的协同演进特征及协同度提升策略——基于四时点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7期

2 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年07期

3 陈劲;技术创新的系统观与系统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冯振环,赵国杰;基于DEA和广义BCG模型的中国区域投资有效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0年04期

5 曾昭宁;杨祥梅;;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3期

6 叶世绮,莫剑芳;四个经济特区宏观经济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2年03期

7 张治河;谢忠泉;周国华;张传波;;产业创新的理论综述与发展趋势[J];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8 孙凯;;基于DEA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9 池仁勇,吴添祖;地域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效率的DEA测定法[J];科技通报;1998年06期

10 黎苑楚 ,郑春白 ,王阿洁,徐东 ,盛建新;中国区域主导产业创新系统选择与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玲;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创新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艾冰;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关系及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健英;部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永利模式[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3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33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