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3:30
【摘要】:伴随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国际间的产业竞争日益加剧,各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也取得相应的发展和提升。其中,对于各国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尤其引人瞩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Michael Porter)是第一位从产业层次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他首先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定义方法。他把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本文正是基于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结合我国煤炭产业实际情况,对于影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的能源基础性行业,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能源体系支撑作用。而对于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还没有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充分的扩展,特别是对于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系统建立和相应的数量模型的研究还很欠缺。煤炭产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固有属性,从使用资源的角度看,煤炭产业竞争力有资源专有性,从市场结构的角度看,煤炭产业竞争力缺乏集约性,从产业链角度看,煤炭产业竞争力有广泛的波及特性,从煤炭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性角度看,煤炭产业竞争力具有周期性。 本文针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比和分析我国煤炭产业与国外其他主要产煤国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借鉴波特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结合煤炭产业的特点,在对煤炭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煤炭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SCEC模型。对于SCEC模型,本文在第三章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剖析和论述,同时,笔者运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一手资料,对于评价模型的科学性、系统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参见附录3)。 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SCEC模型的建立,对于分析和评价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理论工具。本文首次引入未确知聚类的数理方法,依据SCEC模型,收集各主要产煤国家相关数据,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对于我国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益结论。进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426.21;F224
【图文】:

生产地区,煤炭资源


利润就越大。而且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总的来说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见图2一1)。例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S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

领域,延伸模,煤炭产业,煤炭企业发展


电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电、运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电、焦、化产业链延伸模式,煤、气、化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电、运、高能耗项目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煤液化、化工产业链延伸模式等,如图2一2〔411。图2一2煤炭产业链Fig.2一2Coalindusyrtchain从图2一2可以看出,煤炭产业能够波及到电力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建材领域、劳动力领域、煤炭深加工领域等。除此之外煤炭产业还能够波及到其他一些在图2一2看不到的领域,譬如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制造领域、房地产领域、金融领域、商业领域、文教卫生领域、冶金领域、信息通讯领域和生活服务领域等〔79:。4.从煤炭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性角度看,煤炭产业竞争力具有周期性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呈现周期性,深刻研究煤炭企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企业的内在规律性和行为特点,有利于把握煤炭产业竞争战略制定的煤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新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两个问题探要[J];综合竞争力;2011年03期

2 吴志军;;我国产业集聚政策研究[J];改革;2005年10期

3 冯武生;;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车云志;车勤建;;湖南煤炭重组新机遇[J];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07期

5 胡晓霞;;中国轿车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6 张海波;;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精细磷化工产业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12期

7 张英辉;毛鹏;李苏慧;;我国火炬软件产业基地产业竞争力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8 李夏玲;;国际垂直专业化与产业竞争力—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9 谢守红;聂庆明;;苏锡常制造业竞争力评析[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10 印中华;宋维明;;中国木材产业资源基础转换探析[J];资源科学;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勇;李丽英;包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战略规划[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第17章 煤炭产业政策发展综述[A];2009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3 付祥;;煤炭产业内竞争的经济学分析[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4 王守祯;;深化改革调整 深化安全整治全面提高全省煤炭产业水平——在全省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A];山西省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6 王显政;;序[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C];2009年

7 唐如安;;以标准化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A];第十二届中国质量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余典范;;上海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9 刘树青;程龙生;;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峰峰集团添“新丁”[N];中国矿业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丁 莹;提高我国茶产业竞争力[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承国 张毅;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郭云涛 牛克洪;我国煤炭产业呈现十大特点[N];济宁日报;2005年

5 ;全国煤炭产业呈现十大特点[N];山西日报;2005年

6 赵国梁;乡宁力推煤炭产业“脱胎换骨”[N];中国特产报;2008年

7 衡阳市煤炭局党委书记、局长 唐建军;煤炭产业如何迎难而上 功夫全在安全与可持续[N];衡阳日报;2008年

8 秦继东 陶正龙 单亮;沛县煤炭产业实现“绿色延伸”[N];新华日报;2008年

9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博士 王云平;加快调整转型 提高产业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8年

10 杨荣科;乡宁煤炭产业向纵深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刘环玉;基于循环经济的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黄向春;我国煤炭产业环境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健;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煤炭产业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刘炳胜;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王岚;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刘小铁;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8 禹新荣;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郝传波;煤炭产业组织优化理论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金鑫;煤炭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丹;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飞;山西省煤炭产业整合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郭蕾;陕西省煤炭产业运输物流体系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牛明明;吕梁市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峥;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军伟;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宋燕;山西煤炭公路营销创新机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10 耿新;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组织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35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35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e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