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发展路径及能力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08:27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汽车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收购等方式大量引进和学习外部技术,加快了产业发展的进程。然而,我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依然薄弱,关键零部件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限制了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汽车企业如何通过外部技术整合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我国自主品牌整车制造企业的外部技术整合作为研究对象,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研究。 第一,我国汽车企业的外部技术整合是沿着怎样的路径发展的,这个过程对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本文构建“双链模型”,从“学习链”和“技术链”的视角在理论上阐释技术整合的完整链条。从“学习链”视角看,外部技术整合应包括技术载体整合、技术知识整合与研发惯例整合。从“技术链”视角看,外部技术整合应包括制造技术整合,架构技术整合、核心元件技术整合和前沿研究开发整合。 以“双链模型”为分析逻辑,论文研究了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的历程,明晰了技术整合中的缺失环节。这些缺失环节导致外部技术整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进程比较缓慢。对长安汽车的案例分析显示,由于较为完整地实践了“双链模型”中的各个环节,技术整合对长安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由此论文从纵向延伸“学习链”和横向拓展“技术链”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汽车企业技术整合路径发展的建议。 第二,企业应如何提升技术整合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双链”的全部环节?这就需要对外部技术整合能力演化的微观机理进行研究。论文借鉴资源理论和自组织演化理论,认为技术整合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内部资源数量积累、资源结构改善以及组织惯例优化带来的结果,但资源的数量积累和结构改变并不会自动发生,而是在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决策与机制作用下的一个渐进过程。随机涨落在特定的环境和企业资源状态下,演变为不同的巨涨落,从而推动企业能力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化路径。对长安汽车的案例分析,显示了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能力的演化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471;F273.1
本文编号:2737968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471;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绍艳,杜纲;基于CAS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机理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陈福添;;知识整合研究:一种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动态分析框架[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3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4 韵江;刘立;;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以中国路明集团为案例[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5 江辉,陈劲;集成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J];科研管理;2000年05期
6 徐全军;企业理论新探:企业自组织理论[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3期
7 饶扬德,王学军;复杂科学管理视角:企业创新机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6期
8 沈群红,封凯栋;组织能力、制度环境与知识整合模式的选择——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技术集成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年12期
9 高汝熹;纪云涛;陈志洪;;技术链与产业选择的系统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6期
10 刘洪,周玲;公司成长的复杂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2737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3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