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9:15
【摘要】: 矿业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和未来的主流,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周期转换处于加速成长或繁荣期,为铜消费的增长展现了光明前景。云南是我国主要铜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铜行业采取的宏观措施见效,云南铜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区位与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应抓住时机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铜产业。因此,深入研究云南铜资源经济与产业价值链结构,为进一步优化云南铜产业格局,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速云南铜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研究是在先后参加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主持、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负责实施的“我国危机矿山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专题编号:200511044—2)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东川—易门铜矿山深部及外围勘查技术及示范研究”(课题编号:2006BAB01B09)等多个项目基础上开展的。在国际矿业经济与铜业发展趋势研究,及典型铜业大国(智利)与我国铜产业结构分析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省典型铜矿山企业和铜矿业集团公司的实证研究,探索研究云南省铜资源经济学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范式。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是: (1)通过对产业组织学在我国铜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相结合的“二元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实践与内在经济规律,提出产业组织学新政策导向。矿产品市场价格与市场需求对矿产勘探和开发具有直接调节和导向作用,但市场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上世纪80年代矿产品市场价格过低和现今价位过高都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在市场失灵下,政府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是对矿业企业内部-外部运行环境的协调过程,我国政府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相结合的“二元产业组织结构”对建立符合WTO规则的新矿业经济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二元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实践符合产业经济学规律,对全国矿业产业改革具有产业组织学示范价值。 (2)从铜产业价值链角度,新构建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范式:铜产业价值链以铜产业链(铜资源勘查/铜矿山探矿→铜矿采矿/选矿→铜冶炼→铜加工→铜产品贸易)为基础,其在每一个节点都有相应的产品产出(铜矿业权(采矿权/勘探权)→铜矿石/铜精矿→阴极铜→铜盘条、铜板材等深加工产品),而前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品又是后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并且在每一环节都会产生价值增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贯穿整条产业价值链的资本市场运作,各节点的投融资活动亦能为该环节带来相应的价值增值。在铜产业价值链中,矿业权和铜精矿是产生最大交易成本(费用)的关键节点,它们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铜产业价值链整体效益最大化过程。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铜业公司,其产业价值链结构完整,借力中铝延伸其产业价值链至海外市场,挤入国际竞争平台。 (3)基于对铜产业价值链涵义、节点划分与可交易产品的界定,对于铜资源经济范式理解为:铜资源经济(铜产业价值链的链式传递效应+倍增效益)=(铜矿地质勘查业+铜生产矿山+铜冶炼厂+铜深加工业)×资本市场中的高效金融工具×难以复制的专利技术×二元产业组织结构。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产业价值链上已经进入矿业经济全球化平台,产业价值链的技术/资本传播与扩散模式为其产业价值链整体效益带来了“倍增效应”。 (4)在铜产业价值链中设以铜金属储量为平衡单位,铜产业价值链的平衡关系式为:铜产业价值链平衡系数(CIVBS)=矿山探矿新增铜地质储量:开采矿量:铜矿石选矿量:铜冶炼量:铜产品深加工量。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铜产业价值链平衡系数CIVBS=0.92:1:1.74:1.51:0.012,这种产业价值链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揭示了云南铜业总产值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投入要素的增加,即主要靠提高冶炼产品的产量获得,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云南省铜产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和发展。 (5)应用动态SCP和RSOMP等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总结了云南省铜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建立了云南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范式,并提出相关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426.3
【图文】:
国内主要调研矿山分布图
铀一金型(也有将其划为海相沉积变质岩型);⑥玄武岩自然铜型;⑦脉型;⑧碳酸盐岩型;⑨矽卡岩型。其中前4类最为重要,其储量占世界铜总储量的96%。(图2一2)铜镍硫化物黄铁矿叠,’ 3.1哄它类型,80%砂页岩型斑岩型,55.30%29.20%图2一2世界铜矿床类型结构斑岩型铜矿是一种储量大,品位低,可用大规模机械化露采的铜矿床,矿石储量可达几亿t,铜品位一般在0.5%~1%。据世界上103个斑岩型矿床统计,单个矿床矿石量平均可达5.5亿t
本文编号:2740061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426.3
【图文】:
国内主要调研矿山分布图
铀一金型(也有将其划为海相沉积变质岩型);⑥玄武岩自然铜型;⑦脉型;⑧碳酸盐岩型;⑨矽卡岩型。其中前4类最为重要,其储量占世界铜总储量的96%。(图2一2)铜镍硫化物黄铁矿叠,’ 3.1哄它类型,80%砂页岩型斑岩型,55.30%29.20%图2一2世界铜矿床类型结构斑岩型铜矿是一种储量大,品位低,可用大规模机械化露采的铜矿床,矿石储量可达几亿t,铜品位一般在0.5%~1%。据世界上103个斑岩型矿床统计,单个矿床矿石量平均可达5.5亿t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礼刚;刘立刚;;基于生态链的有色金属企业电子商务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群慧;我国金属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芬芳;中国铜产业现状及铜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浩然;产业链视角下云南铜产业链整合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0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4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