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河北省能源消费与节能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2:27
【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能源的过度利用不仅带来了能源储量的不断减少,而且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改革开放后的多年里,我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诸如能源供需矛盾加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因此建设一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解决能源矛盾的根本途径。 从河北省的能源现状看,不但面临着以上问题,而且由于河北省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能源状况更为严峻,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是河北省当务之急。目前,河北省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减轻能源瓶颈给河北省未来发展带来的制约,但是对于河北省这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业大省,是否能够做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对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有效实现河北省节能减排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此,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在于,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能源与河北省经济发展关系展开全面的理论分析,努力多角度构筑合理的河北省能源消费预测模型,描述河北省未来可能的能源需求态势,并对河北省节能潜力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最后提出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河北省节能减排战略及途径。 论文首先对国外能源消费状况以及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总量、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量、能源安全及能源效率等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背景下系统分析河北省能源供需状况、消费结构,行业构成、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利用协整技术、变量的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河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了2011-2015年河北省能源需求总量及主要能源需求量,之后又利用情景分析法与外推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标在三种不同情境下对2011-2015年河北省能源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并就两种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之后,文章在能源强度的省际对比及能源消费省区配置分析基础上,分别进行绝对趋同和相对趋同条件下的河北省节能潜力分析。文章还利用结构演进-能源消费模型与结构演进-单位能耗模型,基于1980-2009年30年河北省经济发展,结构演进及能源消费相关数据进行河北省节能潜力分析,初步判断未来河北省节能潜力的基本走向。最后文章对国内外能源节能策略以及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在总结国外节能政策体系的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其对河北省节能减排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及节能目标提出河北省节能战略和途径。 论文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利用能源发展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等理论,分析河北省能源现状,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尤其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面临严重能源问题的日本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一系列符合河北省经济发展特征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节能减排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6.2;F206;F224
【图文】:

消费构成,世界能源,情况


图 1 1985-2010 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情况料来源:2010 BP 世界能源统计[EB/OL].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2的经济发达国家大都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的能源,这些国家包石油、天然气资源,本国的石油、天然气生产量比较高的国家,同、天然气资源比较贫乏,用油、用气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国家;中国家的能源消费主要还是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发展趋势分析国家的能源需求会伴随着其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快速增加,从而导也随之出现快速增长。在 2004 年 4 月的《国际能源展望》(美国全世界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该报告认为,全世界能源消费量在 2增长 54%,在其中,我国和印度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总2 倍,其增加量为占到了发展中国家增长量的 70%,全球能源需求在此之前的每年,工业国家的能源消费量均会以 1.2%的速度增长

生产总量,变化趋势,能源消耗,能源


图 2 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变化趋势比较料来源:中国能源年鉴 2010 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年 1 月版况表明,1980 年至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 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源消耗方式预测,我国在 2020 年需要能源 33 亿吨标准煤以上,到要能源石油的可采储量仅仅为 23 亿吨左右,可供开采的年限仅为要能源消耗比重最大的煤炭的剩余可采储量仅有 900 亿吨左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新;我国钢铁工业的节能潜力[J];节能与环保;2002年05期

2 朱成章;电力工业对于能源效率和节能的作用[J];节能与环保;2004年02期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6 陆慧;卢黎;;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7 汤天滋;环保基础设施可率先实行市场化投融资改革[J];财政研究;2003年09期

8 苏明,傅志华;促进节能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5年03期

9 雷明;中国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及绿色税费核算分析[J];东南学术;2001年04期

10 王冰,杨虎涛;论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与绩效——庇古和科斯的正外部性内在化理论比较[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冯等田;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规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杭雷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永;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1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41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