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及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7:29
【摘要】: 本文主要内容是研究和评价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基于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经典范式建立了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世界上不同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的比较,以及对影响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各种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的系统分析,揭示了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从影响因素角度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对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SWOT分析。构建了包括产业规模与市场绩效、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经营效率、企业组织管理与文化建设、创新环境支撑力等五个方面的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吉林省软件产业在全国各省区软件产业发展和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产业规模、产业效率、发展能力及综合竞争力诸多方面以及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比,特别对基于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下的东北三省的软件产业进行比较。本文最后提出了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426.672
【图文】:

比较图,软件产业,日本,比较图


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主体的世界软件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也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表 1-1 中、美、欧盟、日本等国在全球软件产业所占份额表 单位:亿美元中国 美国 欧盟 日本 印度 韩国 全球2004 年 335 3115 2382 832 226 207 7826份额 4.3% 39.8% 30.4% 10.63% 2.9% 2.7% 100%2005 年 484 3213 2428 855 295 213 8239份额 5.9% 39.0% 29.5% 10.4% 3.6% 2.6% 100%2006 年 621 3357 2510 862 397 215 8750份额 7.1% 38.3% 28.7% 9.8% 4.5% 2.5% 100%10000

总额,单位,软件出口,外包


州数码、浪潮、大连华信等软件企业与微软结成件外包方面实现了深入合作。1从产业构成来看,中件市场需求为主,以出口外包为辅,但软件出口外 BPO 市场潜力巨大。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图 1-6 2001-2006 年中国软件出口增长情况图(21336012416523229750157%80%100%33.30%40%28%0100200300400500600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软件出口额(亿元) 增长率501390048005年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冠华;成就卓著 突出创新[J];遥感信息;1999年04期

2 姚国璋,陈伟民,郑隆建;中国软件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子展望与决策;2000年04期

3 袁红清,钟昌标;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地理构成[J];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4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工业技术进步;2001年04期

5 杨新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J];电子测试;2002年03期

6 杨柏林 ,米红 ,杨炳铎;青岛软件产业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3年12期

7 高煜,郭俊华;软件产业投融资体制: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4年04期

8 刘子军;;浅论我国目前软件产业科技发展创新与对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4年04期

9 刘爱菊;秦国华;;财务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7期

10 王同;;软件产业的微笑曲线[J];新华航空;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扬;;首都软件产业的未来:变革、机遇以及政府的作用[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2 高煜;郭俊华;;软件产业投融资体制:问题与对策[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方慧;张贝贝;李建萍;赵全红;张青;;山东省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4 陈火旺;王怀民;王戟;;数字写意,网上创业——发展软件产业的途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张宁波;王巨洲;毕丛福;李元广;李艳芳;;山东省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及政策战略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6 薛锦云;刘斌;王鲁宁;杨国强;宋利康;吴世兴;;2020年江西省软件产业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7 刘权辉;李丽芳;;中国软件业自主创新之路[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刊良;苏竣;;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中印软件产业的差距及原因[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杨家源;;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国家信息产业基地(软件部分)[A];加快建设四川具有特色的国家信息产业基地论文集[C];2006年

10 倪光南;;中国发展软件的自主创新模式[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为软件产业发展“把脉”[N];大连日报;2005年

2 唐成选;软件产业成为辽宁发展最快产业[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王蔚 陆文军;全球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五方面动向值得关注[N];济宁日报;2006年

4 王慧芳;软件产业应最大限度避免同质化竞争[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耀闻;1—7月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4%[N];中国电子报;2008年

6 记者 陈艳敏 樊哲高;第十四届软博会在北京举办[N];中国电子报;2010年

7 记者 胡薇 编辑 朱贤佳;七大措施助推 软件产业发展长期看好[N];上海证券报;2010年

8 王鹤鸣;江苏组建国产芯片与软件产业联盟[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周渝利;成都高新区软件保护显成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余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之路(上)[N];北京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超;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崔辉;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牛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董晓辉;技术效率对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促进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浩;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毅;软件资本论:价值来源与制度内涵[D];西北大学;2006年

7 谢立新;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三个地级市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晓东;知识产权与软件产业市场结构[D];浙江大学;2005年

9 徐兴锋;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王广凤;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的竞争[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洪义;长春软件产业发展支撑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祥荣;新经济下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王佳林;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李振峰;我国软件产业道德法制环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岳龙华;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吴若斌;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生家岳;软件产业国际化程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赵璐;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动因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杜军;我国软件产业的竞争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魏革川;中印软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42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42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