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机理与实证
发布时间:2020-07-14 22:39
【摘要】:产业集聚现象是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产业集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个产业的群居,另一种是多个产业的杂居。后一种类型又称为协同集聚,是近年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关注的一个聚焦点。协调集聚可以在多个产业层面进行界定。大产业层面有服务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接下去有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而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就归属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命题,但涉及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研究并不多见。另一方面,集聚外部性在国际贸易领域主要体现为基于企业异质性的产业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只讨论了单一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涉及产业协同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尝试结合中国情景,从产业关联视角切入,针对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及其出口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其现实意义在于产业协同发展及推动中国企业出口。 理论上来看,本研究以企业成本和地区预期收益为中间变量,探讨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内在机理。通过理论推导发现,正是追求企业成本最小化和地区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促成了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另一方面,本研究还构建了纳入协同集聚因素的产业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扩展模型,模型推导得出以下命题,即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分销成本以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出口可能性和出口强度。 实证方面,本研究首先采用中国省际和地级市层面以及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是否存在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并且通过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检验,试图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细分行业在产业协同集聚程度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省际和地级市两个区域水平上,总体样本检验都呈现出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但分地区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东部,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非常显著,在中、西部,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并不显著,而产业特征差异是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分行业的实证结果则表明,分销业与强分销业依赖型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如纺织业)之间的协同集聚较强,而与弱分销业依赖型,强资源、能源依赖型的制造业细分行业之间的协同集聚较弱甚至不形成协同集聚。 其次,本研究采用东部典型地级市和典型细分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分销业一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出口溢出效应,这一检验又分为两个层面,即协同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协同集聚对不同细分行业、不同规模的制造企业出口产生何种影响,本文还利用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分企业规模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整体数据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是制造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的显著正向影响因素,但分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其影响程度与企业所处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及企业规模有关,而且对大型企业无显著影响。以上二个方面的实证研究层层推进,不仅验证了分销业—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的客观存在,而且证明了协同集聚对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的影响。该论题的研究有益于实现分销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而且有望对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F752.62
【图文】:
放缓甚至在2010年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分销业集聚却出现了较明显的上,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制造业集聚水平。表3.1 2000-2012年全国分销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值(基尼系数)## I 分销业集聚值(GJ ^ 制造业集聚值(Gm)2000 0.003718 一 0.0052272001 0.004811 0.0064032002 0.005771 0.0079122003 0.006935 0.0082902004 ~ 0.008201 “ 0.0098752005 0.007674 — 0.0106672006 0.007507 — 0.0120442007 — 0.008077 — 0.0134882008 0.009312 — 0.0142982009 0.011232 0.0147292010 — 0.011877 — 0.0142672011 — 0.013754 — 0.0133902m 0.015063 0.012865资料来源:根据200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2.分销业集聚高于制造业集聚第二类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根据具体情况,又可以将这13个地区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分销业集聚值较高(区位滴多数年份高于或接近1)的地区,包括北京、河南、黑龙江、山西。其中北京两个产业的集聚值变化很大,分销业集聚区位摘在4-7的范围内、制造业集聚区位摘在2-3的范围内波动。北京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在2000-2002年呈同步上升趋势,但2003-2012年制造业集聚快速下降。而分销业集聚却呈波浪式上升势头,并且在2004和2009年出现两次峰值,其中2009年的区位熵为7.23,而2000年则为3.95,前者是后者的1.83倍,不过分销业集聚在2009年达到峰值后也有所回落。河南、黑龙江、山西的两个产业集聚变化较小,其中河南略有上升,黑龙江、山西则略有下降。由于分图较多,本章仅列出了北京市和河南省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趋势图,其他地区的图形参见附录中的图附录l.lb(l)。
^1 rj 厂! n ?"j rj r5 rl ri rN r?图3.2b(l)北京市和河南省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趋势图第二种情况是分销业和制造业集聚值处于中等水平(多数年份区位滴高于0.5但小于1)的地区,包括河北、青海。‘2'£^ 河北备 ,青海备6 65 54 43 ■■■*■■ LQmm 3 ■■■*■? LQmm2 —■—LQmd 2 —■—LQind‘卜■“ I t 11 11 ‘ ■? ■ ?■? ■晷 1.1.11.■叐■ ■0 -严 _ 0 ^ :^份SSS5^5S5SSC5Hri fi ?N n rj ri ?N rj M r^i ri r'j ?^1 ci r1 fN r^i fs r^j n r-i r! r1 ?i图3.2b(2)河北省和青海省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趋势图第三种情况是制造业集聚很低(区位熵多数年份低于0.5)的地区,包括海南、云南、安徽、广西、贵州、新疆、西藏。后两种情况涉及的省份中,除海南,云南的分销业集聚有明显加强的迹象外,其他省份两个产业的集聚水平都非常接近。从现实情况来看,除海南、云南的旅游发展带动了分销业的发展外,其他省份则由于服务业、制造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分图较多,本章仅列出了海南省和贵州省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趋势图
本文编号:2755590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F752.62
【图文】:
放缓甚至在2010年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分销业集聚却出现了较明显的上,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制造业集聚水平。表3.1 2000-2012年全国分销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值(基尼系数)## I 分销业集聚值(GJ ^ 制造业集聚值(Gm)2000 0.003718 一 0.0052272001 0.004811 0.0064032002 0.005771 0.0079122003 0.006935 0.0082902004 ~ 0.008201 “ 0.0098752005 0.007674 — 0.0106672006 0.007507 — 0.0120442007 — 0.008077 — 0.0134882008 0.009312 — 0.0142982009 0.011232 0.0147292010 — 0.011877 — 0.0142672011 — 0.013754 — 0.0133902m 0.015063 0.012865资料来源:根据200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2.分销业集聚高于制造业集聚第二类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根据具体情况,又可以将这13个地区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分销业集聚值较高(区位滴多数年份高于或接近1)的地区,包括北京、河南、黑龙江、山西。其中北京两个产业的集聚值变化很大,分销业集聚区位摘在4-7的范围内、制造业集聚区位摘在2-3的范围内波动。北京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在2000-2002年呈同步上升趋势,但2003-2012年制造业集聚快速下降。而分销业集聚却呈波浪式上升势头,并且在2004和2009年出现两次峰值,其中2009年的区位熵为7.23,而2000年则为3.95,前者是后者的1.83倍,不过分销业集聚在2009年达到峰值后也有所回落。河南、黑龙江、山西的两个产业集聚变化较小,其中河南略有上升,黑龙江、山西则略有下降。由于分图较多,本章仅列出了北京市和河南省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趋势图,其他地区的图形参见附录中的图附录l.lb(l)。
^1 rj 厂! n ?"j rj r5 rl ri rN r?图3.2b(l)北京市和河南省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趋势图第二种情况是分销业和制造业集聚值处于中等水平(多数年份区位滴高于0.5但小于1)的地区,包括河北、青海。‘2'£^ 河北备 ,青海备6 65 54 43 ■■■*■■ LQmm 3 ■■■*■? LQmm2 —■—LQmd 2 —■—LQind‘卜■“ I t 11 11 ‘ ■? ■ ?■? ■晷 1.1.11.■叐■ ■0 -严 _ 0 ^ :^份SSS5^5S5SSC5Hri fi ?N n rj ri ?N rj M r^i ri r'j ?^1 ci r1 fN r^i fs r^j n r-i r! r1 ?i图3.2b(2)河北省和青海省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趋势图第三种情况是制造业集聚很低(区位熵多数年份低于0.5)的地区,包括海南、云南、安徽、广西、贵州、新疆、西藏。后两种情况涉及的省份中,除海南,云南的分销业集聚有明显加强的迹象外,其他省份两个产业的集聚水平都非常接近。从现实情况来看,除海南、云南的旅游发展带动了分销业的发展外,其他省份则由于服务业、制造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分图较多,本章仅列出了海南省和贵州省的分销业、制造业集聚趋势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三庚;;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3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4 路红艳;;基于产业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5 金荣学;卢忠宝;;我国服务业集聚的测度、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研究;2010年10期
6 王晓玉;;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7 张宇;蒋殿春;;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门槛效应——基于DEA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8 邱斌;周荣军;;集聚与企业的出口决定——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10 张萃;赵伟;;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5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5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