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09:39
【摘要】: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而在汽车行业内的产能过剩愈加凸显,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使中国走向汽车强国之列,是当前汽车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分为三个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是过剩的理论研究和构建模型。论文主要研究了围绕过剩的机理研究、过剩的概念以及过剩的特征。分析上从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展开,并且仔细研究了结构性过剩,提出了合理过剩、过剩度极限概念。在分析历史数据、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合理过剩度范围。 第二大部分是建模的基础支撑,分三个模块: 第一模块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过剩及经济周期理论、供给理论和市场理论。 第二模块是中国汽车市场供给研究,主要研究了产能的概念、微观厂商产能计算、产能指标体系,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产能进行评估。并构建等比和变比两个供给模型进行分析,为投资规划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模块是中国汽车市场研究。运用组合模型对中国未来10年的汽车市场进行预测,并充分考虑历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价格指数变化、恩格尔系数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组合预测。市场发展预测态势存在矛盾:“梦想需求”上升,而现实中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导致实际购买下降,因此必然导致需求曲线发生偏转,一种情况是增长速度放缓,另一种情况是曲线调头负增长,用黄金分割数进行修正,找出了市场拐点。在理论上建立逻辑曲线模型,根据市场饱和预测值求出理论拐点。 重点分析了国外、国内主要汽车厂商的产能利用率,通过利润率与产能利用率的高度相关性联系,构建了过剩模型,计算出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值,并以此推导出合理过剩度。在研究了中国汽车的总供给、总需求现状,得出了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结论。 第三大部分构建投资规划模型并提出平衡产能过剩的措施。在投资规划方面,从市场总需求模型出发,借助过剩度建立理想总供给模型,然后通过惯性投资因子、固定资产折旧因子和经济周期进行修正,获得实际总供给模型,继而推出具有操作性的投资规划模型。 在平衡产能过剩的其它措施方面,从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国家层面要成立汽车OAME组织、发展大配厂、鼓励发展小型车、制定科学的旧车报废制度、扩大内需、控制公务车辆进口;企业层面要引导消费、满足个性化、扩大农村市场、自主创新等;还需要扩大出口,占领海外市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426.471
【图文】:
剩的定义提出了下面五方面研究课题:场需求研究 → 第三章讨论给研究 → 第四章讨论理过剩度研究→ 第五章讨论理过剩度的应用。通过“产能利用率”下限和“过剩度”上限策参考依据→第六章讨论。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有效地把过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论平衡产能过剩的措施。能过剩传导机制能过剩在汽车企业层面的传导机制层面,产能过剩直接反映在汽车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在企业的量增多,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行业亏损面扩大。汽车企业、经销商企业过剩
的宽度不超过 1.4 米,可以在任何的乡间道路上行使。(5) 市场优势:微型车是典型的非享受型用车,相当一部分人买车的目的是作为生产资料赚钱,也有一部分人来圆自己的汽车梦,或者作为上班代步工具,或者旅游休闲之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微型车的适应特点十分鲜明。7.1.3.2 发展小型车的策略(1) 低成本战略小型车的良好前景在于它的低成本。根据我国居民收入情况,2.96 亿个家庭三年可用于买车的钱在两万元以内,所以微型车的市场售价以不超过 2 万元人民币为宜。(2) 差异性战略① 微型车的 SWOT 分析
本文编号:2770598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426.471
【图文】:
剩的定义提出了下面五方面研究课题:场需求研究 → 第三章讨论给研究 → 第四章讨论理过剩度研究→ 第五章讨论理过剩度的应用。通过“产能利用率”下限和“过剩度”上限策参考依据→第六章讨论。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有效地把过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论平衡产能过剩的措施。能过剩传导机制能过剩在汽车企业层面的传导机制层面,产能过剩直接反映在汽车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在企业的量增多,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行业亏损面扩大。汽车企业、经销商企业过剩
的宽度不超过 1.4 米,可以在任何的乡间道路上行使。(5) 市场优势:微型车是典型的非享受型用车,相当一部分人买车的目的是作为生产资料赚钱,也有一部分人来圆自己的汽车梦,或者作为上班代步工具,或者旅游休闲之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微型车的适应特点十分鲜明。7.1.3.2 发展小型车的策略(1) 低成本战略小型车的良好前景在于它的低成本。根据我国居民收入情况,2.96 亿个家庭三年可用于买车的钱在两万元以内,所以微型车的市场售价以不超过 2 万元人民币为宜。(2) 差异性战略① 微型车的 SWOT 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2 谢颖;晏敬东;;人民币升值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01期
3 邱媛;张本照;;我国汽车消费趋势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06期
4 陈道平;刘伟;;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其弹性和预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5 贝阿,魏法杰;面向作业过程的生产理论与学习[J];工业工程;2001年03期
6 刘世锦,冯飞;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6期
7 干春晖,戴榕,李素荣;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8 何玉宏;徐连明;;论汽车消费的社会代价[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施卫策,魏法杰;现代生产函数及其评价[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7年03期
10 薛国良;依据资源物理学原理重新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某些技术方案[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770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7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