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化工产业共生网络规划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05:35
【摘要】:产业共生是产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能够实现企业之间的物质、能量、水、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交换使用,能够减少CO2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实现化石燃料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Win-Win”的有效途径。氯碱化工产业是传统的“三高一低”产业,本文通过科学规划氯碱化工产业共生网络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帮助企业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本文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 1)研究了氯碱化工产业共生网络模式,包括主导型、平等型、混合型和虚拟型四种,并分析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优缺点、适用性,以及在资源节约、副产品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差异性。通过对产业共生网络模式的分析证实了产业共生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由于氯碱化工企业B规模比较小,所在地区没有资源优势,缺少足够的资金进行上游或下游业务的拓展,适合于以氯碱化工企业为核心的主导型产业共生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此外,还具体分析了氯碱化工企业B目前的氯元素流的流动过程,发现元素利用率较低的环节,为规划设计与改进措施和延伸产品链提供了定量依据。 2)提出了氯碱化工的副产品液氯的深加工和废弃物电石渣的综合利用方案。液氯下游产品众多,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需要有一个合理科学的筛选和评价过程。本文提出了一个多产品方案筛选-评价模型,首先从市场原则、环境与产业政策和企业实际需求三个方面进行筛选,然后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市场前景、预期投资利润率、产业政策支持度、区域协同度、工艺技术难度、清洁技术水平、耗氯量、耗碱量8个指标,采用投影法对筛选出的产品方案进行评价。然后分析废弃物电石渣制水泥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项目存在的风险。最后,从生产单元、回收单元和环境单元三个方面构建了元素流环境影响模型,该模型能够分析产业共生方案的元素流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排放量,结果表明产业共生网络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并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3)氯碱化工生态工业园是以产业共生网络为基础建立的,本文从经济指标、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生态环境指标和园区管理指标五个方面构建生态工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生态工业综合评价的评价值,并分析生态工业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426.71
【图文】:
25图2-7 CY 生产基地余热发电系统(2)建成工业生产用水的处理及循环应用系统将现有的生产用水系统进行改造,使 4 条水泥生产线和余热电站产生的废水全部经过处理后实现循环应用。(3)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石灰石矿山资源的利用率,在水泥和余热发电生产中,提高低热值煤的应
第二章 氯碱化工产业共生网络模式分析电机组,一条 5000t/d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于 2006 年 5 月投产。日产 5000 吨项目产后,将形成年产 500 万吨水泥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将不再扩大。该基地将重点决水泥厂余热利用,工业用水处理和循环应用及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进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等问题。
煤和风积沙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共生系统。2) JN 生产基地(1)建立水泥、热电生产系统将水泥厂和热电厂建设统一安排,统筹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可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解决发电厂环境污染问题。燃煤电厂生产最大的问题是产生大量的炉渣和粉煤灰,如不能充分利用则堆占地并严重污染环境。建立水泥、热电生产系统后,电厂粉煤灰和炉渣可全部用水泥生产,不再大量占地和污染环境。由于电厂粉煤灰和炉渣可由水泥厂全部利用,因此电厂利用低热质燃料成为实可行的方案,因为利用低热值煤产生的灰、渣量大幅度增加,如不能有效利用将增加电厂的处理成本。水泥厂余热可直接用于电厂发电,不仅减少热量损失,并可节约单建余热发设备的投资。水泥、电力生产系统的统一建设,使水泥厂余热充分利用,电厂粉灰和炉渣成为资源用作水泥生产的原料,整个生产系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零排大幅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还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
本文编号:2779192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426.71
【图文】:
25图2-7 CY 生产基地余热发电系统(2)建成工业生产用水的处理及循环应用系统将现有的生产用水系统进行改造,使 4 条水泥生产线和余热电站产生的废水全部经过处理后实现循环应用。(3)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石灰石矿山资源的利用率,在水泥和余热发电生产中,提高低热值煤的应
第二章 氯碱化工产业共生网络模式分析电机组,一条 5000t/d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于 2006 年 5 月投产。日产 5000 吨项目产后,将形成年产 500 万吨水泥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将不再扩大。该基地将重点决水泥厂余热利用,工业用水处理和循环应用及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进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等问题。
煤和风积沙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共生系统。2) JN 生产基地(1)建立水泥、热电生产系统将水泥厂和热电厂建设统一安排,统筹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可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解决发电厂环境污染问题。燃煤电厂生产最大的问题是产生大量的炉渣和粉煤灰,如不能充分利用则堆占地并严重污染环境。建立水泥、热电生产系统后,电厂粉煤灰和炉渣可全部用水泥生产,不再大量占地和污染环境。由于电厂粉煤灰和炉渣可由水泥厂全部利用,因此电厂利用低热质燃料成为实可行的方案,因为利用低热值煤产生的灰、渣量大幅度增加,如不能有效利用将增加电厂的处理成本。水泥厂余热可直接用于电厂发电,不仅减少热量损失,并可节约单建余热发设备的投资。水泥、电力生产系统的统一建设,使水泥厂余热充分利用,电厂粉灰和炉渣成为资源用作水泥生产的原料,整个生产系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零排大幅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还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想;水泥生产线的网络规划及控制系统的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9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7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