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06:33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葡萄酒产业在国内市场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市场出口却不理想,进口葡萄酒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断加大,中国葡萄酒的国际贸易地位与生产、消费地位存在反差。为解释这一矛盾现象,本文以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以全国十个葡萄酒主产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视角在对比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及世界葡萄酒产业对中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钻石模型、SCP框架、生产力测度等理论和统计描述分析、比较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和评价体系。从决定竞争力的实质因素和影响竞争力的资源条件因素两方面实证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现状及问题,从而为提高中国葡萄酒产业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供政策依据。 国外在与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相关领域研究比较丰富,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因素等的差异,不适合中国的情况。国内对葡萄酒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研究和政策性研究方面,宏观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特别是结合产业组织、生产效率等及其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无法回答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趋势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旨在研究建立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及其发展趋势,发现影响和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剖析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根源,揭示产业内部动力机制,找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和途径。 本文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思路按照竞争力理论分析、产业竞争力框架及指标体系、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综合分析与结论、对策建议的逻辑框架进行。 首先是以葡萄酒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将世界和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变迁规律与产业竞争力理论相结合,在产业竞争力概念、特征、分类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葡萄酒的概念、分类标准以及葡萄酒产业的经济内涵和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定义、特征和实质来源进行归纳推理,建立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构建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以国际贸易、技术差异、经济增长和SCP范式等理论为依据,通过规范分析发现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来源是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结构,其他因素通过对这些实质因素的影响发挥作用。短期来看,中国葡萄酒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来看,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会不断提升。采用统计描述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利用中国以及十个葡萄酒主产区的宏观数据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趋势进行实证检验。 其次为竞争力实质来源的实证分析。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是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按照数据包络分析理论,生产效率对产业竞争力的决定作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乘积,技术效率继续可以被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通过这种分解可以进一步研究生产效率对竞争力更深层次的决定机理;产业竞争力是市场绩效的反映,与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密切相关,利用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用SCP范式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明确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市场绩效、行为与结构的关系;利用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研究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生产、需求与环境因素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发挥的作用。 最后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提升影响因素的综合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产业竞争力的资源基础和实质来源决定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机理,这是提升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在生产要素约束和国际自由贸易背景下生产要素、需求要素、外国进口、政府规制等都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利用中国葡萄酒产业和十个葡萄酒主产区的宏观数据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验证了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实质来源的理论假设,测度了各因素对竞争力相对影响程度指标,得到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趋势的综合结论,提出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有四个方面: 1、研究期间反映竞争力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其他指标均呈波动下行态势,中国葡萄酒产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国内市场增长情况和产业利润率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具有显著优势,产业竞争力呈不断增强态势。现阶段中国葡萄酒产业主要目标市场是国内市场,产业增长主要源自于国内市场。 2、产业竞争力持续提高最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生产效率和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扩张等外延因素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表明中国葡萄酒产业属于技术和效率的内生性增长类型,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 3、产业组织结构对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葡萄酒市场兼有寡占与竞争特点,市场集中度较高,但有大量的新企业进入,垄断势力与竞争企业并存,这种市场结构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产业的规模效益不显著,产业竞争力与生产规模成反比。 4、中国葡萄酒定价行为存在扭曲,吨酒价格与零售市场价格不匹配。吨酒批发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距很小,资源配置得当,定价机制良好。市场零售价格由于进口葡萄酒、消费者成熟度和市场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价格泡沫。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82
【图文】:

技术路线图,论文研究,中国葡萄酒,葡萄酒产业


图 1-1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图 1-1 是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全面分析产业竞争设计适合葡萄酒产业的竞争力分析框架,构建符合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础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位。从产业竞争力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实质来源从生产与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政以及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等方面深入挖掘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形成,分析资源条件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对各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综合实证分途径有以下几步:首先,收集并阅读有关国际贸易、产业竞争力、生产率测度经业组织理论和葡萄酒产业的文献资料,把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本领域的态,建立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研究主题——中国葡萄酒争力设计研究方案和框架。其次,介绍和描述中国葡萄酒市场基本情况,分析中13

产业竞争力,金字塔结构


次还有合作机制,集群化实现了企业地理上的集聚信任度,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不合作。三是通过外溢效应在产业内传递,形成了学习-吸收-再创能力得到提升。四是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发模的企业获得合作基础上的外部规模经济,特别是技业链同时得到发展,提高了区域经济实力,区域经推动。五是产生竞争效应,集群内部企业数量多,竞率。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通过多种效应有利于产业竞业竞争力的资源条件,是最基本的因素,在产业竞争势包括生产要素与需求要素,还有相关产业、政府环基本资源条件,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和运用,这单的资源条件。竞争优势是产业与竞争对手的主动策产要素的运用和组合形成产业竞争力,因此竞争优势上分析,建立本研究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

产业竞争力,构成模型


erberg.J.(1995)对波特“钻石模型”中的“国内需求”因素进行了检验,发竞争力与该因素具有很强的正向作用。Kim.D.和 Marion.B.(1997)实证分析品制造业,发现了国内市场结构与竞争强度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作用2002)进一步讨论了 Marion 产业竞争力模型影响因素及其适用条件,提出国情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这些研究基本都是利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涉及竞因素所做的实证分析,在方法和模型方面没有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本田;;产业集群:提升安徽省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刘燕妮;章家清;;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3 王静;毛飞;霍学喜;;陕西四个苹果基地县果农生产效率调查分析[J];北方园艺;2010年03期

4 周燕,齐中英;产业竞争力及其来源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08期

5 车维汉;杨荣;;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3期

6 曹锦周;戴昌钧;;基于RPSCP框架的中国民航产业组织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7期

7 魏立萍;刘姝姝;;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之经验借鉴[J];当代经济;2009年12期

8 李育华;梁进社;张芸;;国内外葡萄酒产业集群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9 苏涛;产业层次上的国际竞争力内涵初探[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6期

10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0期



本文编号:2782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82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