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81
【图文】:
营销、品牌环节,最后的链条升级则是跃升。具体到企业层面,升级路径从OEA开始,再到OEM,然后到ODM,最后转向OBM。伴随这一升级过程,企业和地方产业集群创造和留住的价值量逐渐增多(见图5-8)。图5-8 产业集群升级方式四、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产业集群升级途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内部途径理论和外部途径理论。集群应该从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保兴;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龚双红;;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3 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4 陈金波;基于生态学的企业集群内在风险与对策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06期
5 李文清;贾岷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当代经济;2006年08期
6 李小建,李庆春;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学观点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7 王其和;夏晶;王婉娟;;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与风险防控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0年11期
8 孙钰;李竟成;;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盖文启,王缉慈;从硅谷的成功看中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2期
10 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戴卫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朱秀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龚双红;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钱震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与合作行为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2 何辉;输变电设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顾峥;产业集群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国强;东北地区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刘淼;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2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8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