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迁徙与工业经济省际分化
发布时间:2020-08-08 00:14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力呈现出大规模的迁徙特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迁徙总量持续增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31个省市自治区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亿。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亿,增长81.03%。进一步结合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来看,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在2011年后也持续增长,由2011年的2.30亿人增长至2014年的2.53亿人。截至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理论上看,劳动力迁徙会抹平地区间差距。但流入省份、流出省份的经济差距不仅未能缩小,反而于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表现出显著的分化特征。劳动力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快增长,劳动力流出的东北、部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经济分化会导致区域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经济运行成本畸高,如果劳动迁徙同时发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并且,现有研究未能对经济省际分化问题做出一致性的准确回答。因此在劳动力迁徙框架下针对我国经济分化机制研究、并据此探讨如何抑制经济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在劳动力迁徙与省际经济分化的同时,我国以人口红利为代表性特征的劳动要素省际供给状态也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本文有必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劳动力迁徙与省际经济分化的现实,以劳动力迁徙为线索,通过对人口红利由充裕转为不足背景下的流入区域、流出区域经济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分析,理顺劳动力迁徙与经济省际分化的作用关系、揭示劳动力省际迁徙机制及其改变的要素投入与配置动态作用机理,最终据此揭示出经济特征的省际分化机制,同时为经济新常态时期适宜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其次,在对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与经济演化特征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本文分层次梳理了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劳动力迁徙机理,新古典经济学领域、熊彼特创新理论框架下的技术机理。从劳动力迁徙视角入手,分别对劳动力迁徙框架下的要素投入、配置与进一步改变的经济演化规律进行理论阐释,为从实证角度探究劳动力迁徙与经济省际分化奠定理论基础。劳动力迁徙与工业经济省际分化实证研究的前提是连续、准确、与宏观经济匹配的劳动力迁徙指标的设计。在本文第三部分,借鉴以相对比例衡量就业转移与变动的方式,选取2000年——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企业从业人数数据与人口数据,以工业从业人数与人口数之比衡量相对从业人数,以相对从业人数的年增长值衡量工业劳动力省际相对流动状况,并将工业劳动力相对流动指标数值为负视为工业劳动力净流出,流动指标数值为正视为工业劳动力净流入,劳动力流动指标数值由负转正视为工业劳动力回流。工业劳动力省际迁徙的测算方式不仅连续、可比;还剔除了人口增长对劳动力迁徙的带动,可以有效刻画省际迁徙过程中劳动相对增量的变动趋势;最重要的是,基于相对从业人数的劳动力迁徙刻画可以与宏观经济指标有效匹配、适合于本文的省际分化研究框架。再次,基于劳动力省际迁徙度量,本文分析了劳动力迁徙机制及其导致的资本回报率省际分化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工资差距是省际劳动力流动的主要诱因,流出省份的工业劳动要素在2013年出现了供给过剩向供给减少的转变,佐证了人口红利进入关闭期的学术观点;同时由于“迁徙之谜”的存在,流入地区劳动要素供给保持了持续增多的趋势。伴随着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流出地区不得不通过持续的资本替代劳动来解决劳动价格上涨问题,导致资本要素边际产出递减加速和工业资本回报率急剧下滑。劳动力供给缺口的不断补充使劳动力流入地区避免了经济较高速度增长中资本替代劳动可能带来的资本回报率下滑。劳动力迁徙改变的劳动要素供给与异质性的要素替代特征最终导致了工业资本回报率省际分化的严重后果。而后,在劳动力迁徙的背景下,作为劳动、资本要素配置重要体现的省际技术分化机制是本章研究的重点。基于分区域、分时段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进入人口红利关闭期的流出省份劳动要素呈现出供给减少的新现象导致资本要素边际产出递减加速、资本生产率急剧下滑与劳动生产率上涨趋缓。而劳动力供给缺口的不断补充延缓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避免了经济较高速度增长中资本替代劳动可能带来的资本生产率下滑、加速了劳动生产率上涨。劳动力流入提升的劳动、资本生产率促进了流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上涨。在劳动力流出区域,劳动生产率上涨不足以弥补资本生产率的下滑,最终导致了流出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滑。劳动力迁徙改变的劳动要素供给导致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分化的严重后果。然后,在分析了劳动力省际迁徙机制及其改变的要素投入与配置动态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文据此揭示了经济特征的省际分化机制。工业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的省际分化的根源在于劳动力迁徙改变的劳动、资本要素投入与配置。对流入省份而言,尽管衡量生活水平的人均产出的增速显著慢于总产出,但劳动力迁入都显著加速了人均产出与总产出的上涨。虽然存在着要素边际产出递减,但总产出与人均产出弹性下滑幅度较小,工业劳动力流入及其改变的要素配置避免了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与要素边际产出递减叠加效应造成的工业经济总产出、人均产出增速下滑等经济总量萎缩现象,最终加速了经济增长。但伴随着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劳动力持续、大规模流失抑制了工业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的上涨,加之要素边际产出递减,二者共同导致了经济总量下滑,最终造成了经济的省际分化。最后,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分时段与分区域的固定效应模型,在劳动力导致省际分化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回流对省际要素投入与配置的作用机制。相较于劳动力流出导致的要素供给减逐渐少,当高收入地区与低收入地区差距大致低于3120元时,劳动者会自发地选择流入低收入地区,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的回流特征。工业劳动力回流不仅带动了劳动要素流入,也相对于流出省份显著加速了资本回报率上涨、促进了资本要素的积累。因此可以认为,劳动力回流是扭转了资本与劳动要素双流失的困境、促进了要素的积累与集聚的有效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49.2;F424
【图文】:
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图
图 1.2 省际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图为了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分别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起”、“长江经济带”等经济战略措施。上述战略虽然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地俱乐部收敛,但并没有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经济差距反而逐步扩大。与此同
东部地区GDP增速
本文编号:2784738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49.2;F424
【图文】:
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图
图 1.2 省际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图为了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分别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起”、“长江经济带”等经济战略措施。上述战略虽然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地俱乐部收敛,但并没有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经济差距反而逐步扩大。与此同
东部地区GDP增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士梅;尹希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9期
2 甘行琼;李玉姣;;人口流动、城市拥挤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基于地级市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的实证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07期
3 刘铮;;国际资本流动、汇率与预期管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效应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4 张娜;邓金钱;;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劳动力流动:总体效应与结构差异[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3期
5 刘晓光;苟琴;;劳动力转移、技术进步与资本回报率变动[J];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02期
6 朱子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与政策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3期
7 邓金钱;;政府主导、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2期
8 杨勇;李忠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要素市场化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31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2期
9 杨晓军;;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大城市人口迁入的影响——基于2000~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7年01期
10 冷艳丽;杜思正;;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本文编号:2784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8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