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能源转型及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19:12
【摘要】:全球各国不可回避气候变化、化石能源可耗竭性、生态环境破坏等带来的严峻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全球各国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方面正采取积极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清洁能源为核心能源的能源转型正在多数国家推进,研究能源转型问题值得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本论文首先在绪论中分析能源转型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研究我国能源转型的能源资源基础和发达国家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政策建议,采用现有的能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我国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明确我国能源转型的必要性,结合能源生产和消费、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了新的能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能源转型可持续性评价。电力部门和交通部门是能源转型的重点关注部门,采用EnergyPLAN模型针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特点,在满足2030年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分析不同情景电力供应组合产生的能源社会环境影响,优选可再生能源发电组合。考虑到电力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对于交通部门的减排的影响,进而使用全生命周期方法计算了2030年我国电力生产的成本,对比内燃机汽车和电力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这种替代产生的减排成本。在从微观角度研究电力部门和交通部门两个重点关注部门的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建立能源规划模型并使用该模型研究设定能源转型的路径,分析不同能源转型路径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能源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性水平较差,应该根据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规律,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之间的耦合关系角度出发,建立应用于指导能源转型的能源系统可持续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低核电高水力发电情景是最优的情景,中国政府应实施旨在促进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综合发展的新政策;未来太阳能光伏(PV)和陆地风电将会与火电具有可比性的成本;新能源车辆和常规车辆之间的替代成本降低1吨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为517元至1542元,汽油价格、税收和车辆保险将是补贴结束时政策实施的方向。能源技术组合情景的能源系统规划模拟模型为能源转型提供了一种模拟方法,使用者可以在经济成本、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费总量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输入总量的百分比等方面对比各种能源系统,通过情景分析表明,在降低能源消费总量方面,在交通部门使用新能源汽车,增加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的转型比在制热方面效果明显;在制热和热电联产部门更多采用电力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效果明显。多种情景中的最优情景是高度电气化情景,由于电力需求量大,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对相应增加,但是电能储能方式主要是抽水蓄能,受限于抽水蓄能有限的装机容量,因此化石能源装机容量也会增加,化石能源发电量比其他情景略高。我国能源转型的路径应该集中于各部门电气化和新能源技术的采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2
【图文】:

非常规天然气,情景,产量,致密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页岩气资源[90]。过去两年页岩气产量已经加快,总产量达到 5.72 亿立方米。仅 2015年,页岩气产量增至 4.47 亿立方米[97]。国家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 36.8 万亿立方米,其中华东地区约为三分之二,可采资源量为 10.9 万亿立方米[94]。Mohr 和 Evans[90]在低,最好的猜测和高情景下估计了煤层气 URR,结果分别为 2.77,8.05 和 31.68tcm。Jia et al 利用类比法对中国致密气资源潜力进行初步评估,提出我国致密气地质资源为 17.4-25.1tcm,中国致密气可回收资源量为 8.8-1.12tcm[94]。在 Mohr 和 Evans[89]的估计中,中国的致密气 URR 分别为低,最佳猜测和高情景下的 1.51,4.02 和10.31tcm。Wang et al 使用地质资源供需模型(见图 2.1)提出了三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供应方案[98]。

中国天然气,进口量,液化天然气,年增长


第2 章 我国能源转型基础与政策及国际经验借鉴分析中国2014 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比2013年增长10%,接下来一年下降3.4.2)。中国于 2006 年开始进口 LNG,是世界上第三大进口 LNG 的日本,供应商进口 LNG[100]。

框架图,能源,架构,框架


当前国际常用的能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能源可持续性指标(ETI),但是能源系统评价体系有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建立系。此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是我国实家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关键,但生能源发电技术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在满足我国 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转型目标意义重大型模拟了我国 2030 年多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于各种情景进行对比分析,优选最佳转型方案。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可持续性评价主要指标分析架构绩效指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丽丽;常世彦;许洁;张希良;;中国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经济分析及预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2 胡嘉灏;罗向龙;陈颖;华贲;;天然气热电联供系统改造及(火用)经济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3年06期

3 苗韧;周伏秋;胡秀莲;冯升波;吴

本文编号:2790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90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