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气候变化背景下电力行业投资决策与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18:27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电力行业以煤电为主,占比高达七成,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比较小。这使得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全国排放总量的50%,成为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世界各国向低碳转型,逐步减少碳排放。因此,中国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在低碳转型中需要扮演先锋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研究还不够完善。首先,碳排放的外部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投资风险评估未考虑碳市场和碳价波动因素,电力投资风险区域差别无法通过碳排放差异体现出来;同时,低碳电力和高碳电力投资无法体现环境成本差异性,不利于促进低碳电力发展。其次,从具体的电力行业来看,传统煤电行业面临碳减排的挑战,加装碳捕集与封存(CCS)设备是一种直接有效的碳减排技术。碳市场发展能够为煤电行业加装CCS设备提供发展契机。另一方面,碳减排为可再生电力发展带来了额外收益,可再生电力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时机会受到影响。目前这类行业投资决策研究较少。再次,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要求优化中国电力结构,降低行业投资组合风险。这也要求充分考虑碳排放外部成本,重新评估投资风险。碳市场和碳交易的发展,为中国煤电和可再生电力行业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将会改变中国电力行业的整体格局。特别是当前中国电力阶段性投资过剩和投资不合理等问题凸显,客观上要求电力投资充分考虑碳排放的影响。本文面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需求和低碳电力投资决策与风险建模研究国际前沿,围绕二氧化碳排放对电力行业投资的影响展开研究。从气候变化和碳排放交易视角出发,采用传统净现值法、实物期权定价、三叉树模型、投资组合理论和最优化理论等理论与方法,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电力行业投资决策与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将碳价这一外部成本内部化。按照“区域投资风险评价-行业投资决策评估-行业投资组合优化”的整体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创新性工作。(1)针对电力投资区域风险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将全国31个省市地区作为区域风险研究目标,将碳交易机制引入发电技术投资区域评价模型,保持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重点考量碳价及其波动对煤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投资区域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碳排放因子等因素不同,导致电力投资成本收益在区域上呈现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河北、河南、山东等11个省市的煤电投资CVIndex?0.5,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天津、甘肃、广东等6个省市煤电投资CVIndex(29)1,风险相对较大。四类发电技术在31个省市的临界投资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充分考虑碳价和碳价波动性等不确定性对于电力投资风险的影响十分重要。开展电力投资应选择投资风险较低的区域,规避风险较高的区域,优化中国电力行业投资的空间布局。(2)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煤电行业碳减排压力问题,构建碳价不确定性下的实物期权模型,充分考虑碳价及其波动率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煤粉发电技术(PC)、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CFB)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三种发电技术加装碳捕集与封存(CCS)设备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时机。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发电技术在没有开展CCS投资时,项目价值差异较小且随着碳价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着IGCC、CFB和PC三种技术依次先后达到投资临界拐点,项目价值发生逆转,随着碳价的不断上升而持续增加,这缘于碳价波动带来的期权价值。从投资时机来看,IGCC的临界投资碳价最低,其次是CFB,PC最高。从投资CCS后的项目价值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IGCC、CFB和PC。因此,从更长的周期来看,煤电投资者投资于只能采用燃烧后捕集CCS技术的PC发电技术可能是短视的。在碳排放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投资IGCC技术和CFB技术更有价值。(3)气候变化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机遇,通过构建包含碳价及其波动率的三叉树模型,研究在碳交易机制下,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三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的净现值(NPV)、实物期权价值(ROV)以及投资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延迟实物期权决策规则,三类可再生电力项目均执行期权延迟投资决策。在有无政府补贴两种情形下,三种可再生电力项目在第一个决策期的栏杆价格分别为29.82元/吨、29.79元/吨和27.99元/吨,不同决策期的栏杆价格可以确定项目的投资时机。敏感性分析表明碳价波动率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栏杆价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说明碳价波动性增加了企业投资的期权价值,却推迟了企业开展投资的时间。随着中国碳交易体系的不断完善,碳价波动会趋于平稳,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投资。(4)目前,中国煤电占比较高,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比相对较低。为优化中国电力投资组合,构建组合优化仿真模型,充分考虑电力行业结构、化石能源价格、碳价及波动率等因素,通过Monte-Carlo模拟,研究目前中国电力行业不同发电技术的风险以及组合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煤电占比从目前的75.2%下降至65%,电力投资组合风险可以下降28%,增加可再生电力占比,优化中国电力结构可以降低中国电力行业风险。同时,化石能源价格和碳价波动会影响中国电力行业风险,化石能源价格和碳价格提高会降低火电占比,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从而降低行业风险。因此,中国应通过各种政策手段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适当控制和管理火电行业的发展。本文从气候变化和碳排放交易视角出发,按照“区域投资风险评价-行业投资决策评估-行业投资组合优化”的整体研究思路,全面衡量电力投资风险、投资时机和优化投资组合结构,为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决策与优化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促进中国煤电和可再生电力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61;F406.7
【图文】:

全球问题,世界,机制,化石能源


可图 1. 1 用于发电的一次能源结构候变化是一个没有国界线的全球问题,自 20 世界 70 年代以来,世界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机制,目前主要包括:建立碳交易机制;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

趋势图,中国电力,趋势,电力消费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年份图 1. 2 中国电力生产和消费趋势国电力生产和消费总量较大,但人均电力消费量偏低,为 4300kWh,人均生活用电量更少。表 1.1 为世界人均

中国电力,生产结构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年份图 1. 3 中国电力生产结构于非化石电力,煤电具有天然的显著优势。例如,初始投资费用相对较小,建造周期短;发电受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只要保证燃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光林;;从分类试点到统一设计——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可选路径探讨[J];中国电业;2019年08期

2 杜深潭;;规范和强化电力行协网络体系建设刻不容缓[J];供电企业管理;2003年03期

3 ;南方电监局正式挂牌运作[J];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2005年01期

4 吕建军;;电力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运用[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董惠萍;;向电力市场注入更多电力[J];新疆电力;1999年03期

6 钱家越;;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市电力行协[J];供电企业管理;2003年01期

7 ;电力争议调解暂行办法[J];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2005年04期

8 甘凌霄;丁江桥;朱灵子;;典型国家电改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04期

9 陈向国;;市场为电力行业带来生机与活力[J];节能与环保;2019年03期

10 杨柳;;拓展电力普遍服务的有效途径[J];企业文明;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萍;刘磊;张彦尧;朱刚毅;高芳萍;丁江桥;朱明;韩贵涛;吴希田;黎洁;安平;李明莉;;电力市场化改革在贵州的实践与创新[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首届)上卷[C];2017年

2 戴铁潮;;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危机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周滢垭;向琛;耿建;刘隽琦;;欧洲跨国电力市场耦合及对中国的启示[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电力交易机构联盟论坛论文集[C];2018年

4 ;太阳能引发荷兰电力市场革命[A];《电站信息》2013年第05期[C];2013年

5 王潇笛;刘俊勇;刘友波;刘继春;;电力市场下供需互动响应[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电力交易机构联盟论坛论文集[C];2018年

6 杨强;蔡华祥;张茂林;邢玉辉;刘双全;周娜;马高权;;云南电力市场激励机制设计及应用[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电力交易机构联盟论坛论文集[C];2018年

7 王冰;;努力拓展电力市场 提高公司经济效益[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汤庆峰;何成明;董少峤;;负荷聚合商参与电力市场的框架设计[A];2018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9 姜新;;重建我国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体系的构想[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马瑞;;多目标优化分段竞标电力市场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旭辉;我国电力市场活力持续释放[N];中国能源报;2019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宓迪;电力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下一步重点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N];证券日报;2019年

3 中华爱心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 陈虎;电荒尴尬成因于电力管制扭曲[N];科学时报;2011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赵紫原;上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活跃[N];中国能源报;2019年

5 记者 王文嫣;电力“现货”也可交易了 电力市场拼图补齐关键一块[N];上海证券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王颂;电力市场化交易 为发展注入动力[N];国家电网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张剑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又一次迈进[N];山西经济日报;2019年

8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河内记者 崔玮yN;中国企业深耕越南电力市场[N];经济日报;2019年

9 记者 马佳;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开创市场化交易新局面[N];国家电网报;2019年

10 记者 李承韩 通讯员 黄宋波 王宇;云南电力市场规模扩大活力增强[N];云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公丕芹;气候变化背景下电力行业投资决策与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2 刘道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力市场长期动态均衡决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安学娜;考虑需求响应与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D];上海大学;2018年

4 陈春武;智能电网环境下虚拟电厂经济运行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5年

5 张金荣;基于多智能体的需求侧资源调控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5年

6 胡嘉骅;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方法及灵活调节产品获取机制[D];浙江大学;2018年

7 汪斌;基于电力需求分析和结构调整的京津冀地区能源调控策略[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8 孙晶琪;基于复杂系统的电力市场有效竞争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9 胡朝阳;成本分摊理论和竞价博弈方法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戴平生;我国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逸;负荷聚集商对电力市场调度及交易模式的改进及效益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张琛;Y公司电力行业大数据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杨敏娟;基于现行交易模式的电力市场竞价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4 黄巧玲;电力体制改革下售电公司购售电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冯恒;基于智能代理的电力市场成员行为模拟方法[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8年

6 刘慧琳;V2G模式中电力CPS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7 高原;京津冀协同下保定电力负荷分析及配网发展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8 刘园园;电力用户侧数据信息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9 朱继松;新电改背景下的月度集中竞争市场机制评估[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万楚林;国外电力市场借鉴与南方区域市场体系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97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97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