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产业组织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5 09:48
本论文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严峻现实,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首先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了我国芯片制造企业的质量学习行为;其次在中观和宏观层面上研究了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单元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发展机遇以及为把握这些机遇政府如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最后,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狭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相关的材料业、设备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意义和背景; 第二章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部分,利用国际比较以及国内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研究了我国芯片制造业、封装业、设计业以及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材料业和设备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主要问题; 第三章对我国芯片制造企业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我国芯片制造企业的质量学习曲线是反S型的。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芯片制造企业反S型质量学习曲线是由于企业初期诱发性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并通过进一步调查这些主要诱发性投入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了我国芯片制造企业质量学习曲线未来的变化。调查发现,我国芯片制造企业近年来普遍出现了加强诱发性投入的趋势,而且新兴的高档次芯片制造企业在这方面的趋势更加显著,如果这一趋势能够得到保持并加强,我国新兴的高档次芯片制造企业有望率先走出反S型质量学习曲线。 第四章研究了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单元的演变以及在此过程中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单元是逐步变大的,而我国作为后进追赶国家,产业技术单元的演变存在显著的跳跃性,最近一次技术单元跳跃式变大发生在1996年左右。与此同时,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单元又在不断细化,设计与制造相分离是大势所趋,从我国目前来看,设计与制造企业之间要在能力上协调,必须至少有20家以上设计企业为一条制造线配套。 第五章集中比较研究了世界主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环境上的差异,以及政府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政府在产业布局规划、按照大科学方式组织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攻关以及产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其他相关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第六章研究了集成电路制造业与相关的材料业、设备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动态模型。 第七章在前一章系统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确定了动态模型参数,并模拟研究了不同投资结构(对狭义集成电路产业、材料业和设备业按不同比例进行投资)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系统的发展情况。 第八章是结论与展望,主要回顾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可进行的一 浙江大学搏士学位论文 些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门)用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质量学习曲线,并在调查 分析的基础上,对反S型质量学习曲线的历史成因和未来走势进行了研 究; (2)对世界及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单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从经济 和技术角度解释了当前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单元细化的原因; 门)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角度系统总结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集成电路产业 发展环境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4)建立了狭义集成电路产业、材料业、设备业发展的系统动态模型,并利用 该模型对不同投资结构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系统未来的演变进行了模拟 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今后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 据。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F426.6
本文编号:2812875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F426.6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桂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吴聘奇;台湾IC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空间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晓勇;电子类上市公司学习曲线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2 宋海燕;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知识产权管理[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萍萍;FDI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钱春华;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2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1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