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42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
1.3 文献综述
1.3.1 工业化的内涵
1.3.2 工业化的跨越式特征
1.3.3 工业化模式比较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工业化的一般理论分析
2.1 工业化一般理论重要文献评述
2.1.1 工业化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2 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趋势与发展模式
2.1.3 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跨度
2.1.4 工业化的发展标志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作用
2.1.5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2.2 工业化的动因
2.2.1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工业化
2.2.2 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与工业化
2.2.3 结构转变、二元经济与工业化
2.2.4 工业化动因:新古典的解释
2.3 特定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
2.3.1 经济全球化、WTO与中国工业化
2.3.2 工业化与信息化
2.3.3 工业化与城市化
2.4 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2.4.1 后发优势与工业化过程
2.4.2 局域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2.5 工业化一般理论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3 深圳工业化水平的测定
3.1 深圳工业化的演变过程
3.1.1 深圳经济总量分析
3.1.2 深圳工业总量分析
3.2 深圳工业化阶段判断
3.2.1 霍夫曼比例比较
3.2.2 库兹涅茨工业化五阶段比较
3.2.3 钱纳里的标准模式比较
3.3 小结
4 深圳工业化中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4.1 现代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基本理论
4.1.1 现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4.1.2 现代经济增长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
4.1.3 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
4.2 深圳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增长与波动分析
4.2.1 反映深圳地区经济总量增长与波动的经济指标的选择
4.2.2 深圳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线的确定
4.2.3 深圳经济增长周期的划分及各周期的基本特征
4.3 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4.3.1 国内生产总值波动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关系
4.3.2 国内生产总值波动与全社会劳动者人数波动的关系
4.3.3 国内生产总值波动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物价变动的关系分析
4.3.4 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波动与实际利用外资指数波动的关系
4.4 小结
5 深圳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
5.1 深圳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及特征
5.1.1 深圳市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的变动
5.1.2 深圳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化分析
5.1.3 深圳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分析
5.1.4 深圳三次产业演进的特征分析
5.2 深圳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特征
5.2.1 深圳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5.2.2 轻重工业的变动特征
5.2.3 深圳工业产业内部的“高加工度化”过程
5.2.4 深圳工业由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的过渡分析
5.2.5 深圳工业主导产业群的更替
5.3 小结
6 深圳工业化过程中要素贡献实证分析
6.1 深圳工业化过程中要素贡献的实证分析
6.1.1 要素贡献测算的模型和方法
6.1.2 计算结果
6.1.3 深圳工业化过程中要素贡献的阶段分析与评价
6.1.4 深圳工业化过程中要素贡献的比较分析
6.2 外资对深圳工业化作用的分析
6.2.1 利用外资基本情况介绍
6.2.2 外资对深圳工业化的贡献
6.3 深圳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6.3.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深圳技术进步
6.3.2 人力资源
6.3.3 制度创新
6.4 小结
7 深圳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政策分析
7.1 产业政策基本功能
7.2 深圳产业政策演变历程
7.2.1 深圳产业起步时的产业政策
7.2.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7.2.3 科技立市产业政策
7.2.4 产业综合发展政策
7.3 CEPA框架下的深圳产业发展
7.3.1 CEPA的货物贸易条款对深圳产业发展的影响
7.3.2 CEPA的投资便利化条款对深圳产业发展的影响
7.3.3 CEPA的服务贸易条款对深圳产业发展的影响
7.4 深圳产业政策评价
8 主要结论、启示与研究局限
8.1 主要结论
8.2 启示
8.3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红;;深圳低碳发展的动因、挑战和途径[J];开放导报;2010年06期
2 董观志;海滨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与对策——以深圳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3 丁娟;京、沪、深、西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J];特区经济;2002年07期
4 辜胜阻;李俊杰;;区域创业文化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中关村、深圳和温州为案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杨文;余泽浩;;深圳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09年06期
6 王众孚;借鉴香港经验 把深圳建设成社会主义的“香港”[J];特区经济;1992年06期
7 王军武,蒙锐;浅谈新时期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5期
8 周阳;;融聚多元化的中国企业经验 深圳中航总裁对话米尔顿·科特勒[J];经济;2007年12期
9 ;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深圳后25年发展模式定了调[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04期
10 王t ;;探讨MALL在中国的发展模式[J];天府新论;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坚;;中国经济特区创办与发展30年的历史回顾与展望[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勤;朱国华;;城镇化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王开泳;;中国城市社区未来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卫星通信在“村通”工程的发展模式[A];2005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5 周颖;尹昌斌;邱建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琪轩;;国际安全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变迁[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孙国兴;巩前文;;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9 黄秀声;陈钟佃;冯德庆;钟珍梅;黄勤楼;;福建山地发展区域特色循环农业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10 杜立操;林泳海;;侗汉双语儿童大脑语义加工偏侧发展模式:来自双耳分听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明达;解读“深圳发展模式”[N];深圳商报;2000年
2 刘虹辰 林若飞;培育深圳的跨国企业[N];深圳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赵艳秋;深圳:企业发展 是平台建设之本[N];中国电子报;2003年
4 刘晓云;深圳国有房企重组变身[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5 王 珊;深圳汽车产业:出路不在整车[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车俏冰;崔霞;怀今;深圳:倾力打造绩效政府[N];中国税务报;2004年
7 特约撰稿 何诚颖 本报记者 谢飞;13家公司背后的网:深圳上市公司巨额担保圈调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 李玫 程连红 王淮林;憧憬国际化[N];深圳商报;2003年
9 王远辉;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N];深圳商报;2004年
10 梁惠元 徐松兰;深圳报业指数今日面世[N];深圳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邵正光;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肖长培;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马瑞先;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赋屏;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侯建平;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燕;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林峰;中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德霞;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沛;我国主题公园发展转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车勇;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高雁华;先例名及其语言国情学价值[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杨锟;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模式探析[D];新疆大学;2007年
8 熊飞;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D];南昌大学;2007年
9 王涛;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祁型磊;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发展对策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8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2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