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模式创新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05:57
进入21世纪以来,自然资源的约束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促使社会经济逐步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模式转变。发展服务经济一方面表现为现代服务业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化的转变。在发展服务经济的过程产生了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如何进行服务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另一个是在服务经济时代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各行业之间的有效协同。很多学者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服务供给的共性问题、服务和协同之间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建立一般化服务的创新理论还缺乏充分认识。服务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进而产生对协同的更大需求。而从协同需求的本质来看,对协同的需求实际上就是对满足协同的特殊服务的需求。因此,对于协同问题的解决可以用一种新型服务来满足。本论文的研究就是基于这一问题展开的。首先,针对当前服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模式研究领域的缺陷,明确了服务模式作为服务供给机制这一概念,并运用技术和制度作为服务模式的组成要素,建立了服务模式创新的正向机制和逆向机制,提出了服务创新的一般化理论。这为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随后,分析了支撑现代服务...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服务创新研究
1.2.2 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1.2.3 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1.2.4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结构及内容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服务模式创新机理研究
2.1 服务概念及发展层次分析
2.1.1 服务概念
2.1.2 服务发展层次分析
2.1.3 服务发展层次的实例分析
2.2 服务模式相关概念及其分析
2.3 服务模式创新的动因分析
2.3.1 社会需求
2.3.2 竞争压力
2.3.3 利润追逐
2.3.4 战略需求
2.4 服务模式创新的要素
2.4.1 服务模式创新要素的界定
2.4.2 技术环境分析
2.4.3 制度环境分析
2.4.4 要素的作用机理
2.5 服务模式创新机制
2.5.1 服务模式创新的正向机制
2.5.2 服务模式创新的逆向机制
2.6 服务模式创新的实施策略
2.6.1 服务产品化
2.6.2 产品服务化
2.6.3 服务产品化与产品服务化的关系
2.6.4 基于价值链的服务模式创新策略分析
第三章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3.1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协同必要性分析
3.2 协同层次分析框架
3.2.1 协同需求的产生
3.2.2 协同条件
3.2.3 协同结构层次
3.2.4 协同目标
3.3 基于利益相关方的协同框架模型
3.3.1 利益相关方界定及相关理论
3.3.2 委托代理关系与协同关系
3.3.3 利益相关方的相关要素分析
3.3.4 利益相关方协同关系
3.4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问题分析
3.5 物流服务系统的利益相关方需求分析
3.5.1 物流服务需求方
3.5.2 物流服务供给方
3.5.3 第三方监管部门
3.5.4 利益相关方协同关系分析
3.6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创新过程与机理
3.6.1 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创新目标
3.6.2 协同联动服务模式的技术环境
3.6.3 协同联动服务模式的制度环境
3.6.4 协同联动服务模式模型
3.7 小结
第四章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务模式技术实现方案研究
4.1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4.1.1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的作用分析
4.1.2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P云层功能概述
4.1.3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S云层功能概述
4.2 基于融合业务技术的第三方物流P云平台设计
4.2.1 面向物流服务的融合业务P云平台的作用意义
4.2.2 P云平台的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分析
4.3 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第三方物流S云平台设计
4.3.1 SaaS云平台特点分析
4.3.2 SaaS云平台体系架构
4.3.3 按需定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技术
4.4 智能感知物流全程可视化技术体系研究
4.4.1 基于联合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物流服务的透明化统一视图
4.4.2 供应链全过程物流服务的可评价、可分析、可回溯体系研究
4.4.3 物联网环境下的全过程第三方物流数据模型和数据交换接口协议
4.5 基于一体化智能终端的物流移动计算技术研究
4.5.1 移动支付、防伪及追踪的一体化智能终端集成研究
4.5.2 基于移动计算技术的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研究
4.5.3 面向物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方案研究
4.5.4 基于物联网边缘中间件的智能感知RFID网络
第五章 新型服务模式下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演进与效率研究
5.1 物流服务同质条件下物流市场的演进效率研究
5.1.1 物流服务同质条件下物流市场因果关系分析
5.1.2 物流服务同质条件下物流服务系统流程图
5.1.3 仿真分析
5.2 物流服务质量异质情况下物流市场的演进效率研究
5.2.1 物流服务质量异质情况下物流市场因果关系分析
5.2.2 物流服务质量异质情况下物流服务系统流程图
5.2.3 仿真分析
5.3 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的物流市场演进效率研究
5.3.1 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的物流市场因果关系分析
5.3.2 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的物流服务系统流程图
5.3.3 仿真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微观视角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J]. 刘丹,郑东坡. 综合竞争力. 2011(04)
[2]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 韩喜君. 电子商务. 2011(07)
[3]福建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 贾磊.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J]. 苏秦,张艳. 中国软科学. 2011(05)
[5]我国包装防伪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董淑雯.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10(12)
[6]SCM环境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战略联盟模式探析[J]. 汪标.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10)
[7]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SWOT分析[J]. 李建建.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09)
[8]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J]. 郭淑娟,董千里. 物流技术. 2010(13)
[9]基于动态网络构思的三网融合核心技术[J]. 李宗霖. 前沿科学. 2010(01)
[10]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技术研究[J]. 毛良伟,邓辉舫.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02)
博士论文
[1]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D]. 薛辉.北京交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面向移动应用的RFID终端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方杰.广东工业大学 2011
[2]支持服务协同的PaaS平台中服务动态适配关键技术研究[D]. 毛宁宁.山东大学 2011
[3]制造企业服务化实施模式研究[D]. 付佳.天津理工大学 2011
[4]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研究[D]. 朱琳.大连海事大学 2010
[5]面向SaaS应用的工作流引擎研究与设计[D]. 扈飞.北京邮电大学 2010
[6]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空间结构研究[D]. 胡丹.首都师范大学 2009
[7]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D]. 周向宇.湘潭大学 2007
[8]辽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 方晓昌.沈阳工业大学 2006
[9]制造企业物流联盟模式研究[D]. 胡蔚波.武汉大学 2005
[10]IBM战略转型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D]. 刘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898997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服务创新研究
1.2.2 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1.2.3 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1.2.4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结构及内容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服务模式创新机理研究
2.1 服务概念及发展层次分析
2.1.1 服务概念
2.1.2 服务发展层次分析
2.1.3 服务发展层次的实例分析
2.2 服务模式相关概念及其分析
2.3 服务模式创新的动因分析
2.3.1 社会需求
2.3.2 竞争压力
2.3.3 利润追逐
2.3.4 战略需求
2.4 服务模式创新的要素
2.4.1 服务模式创新要素的界定
2.4.2 技术环境分析
2.4.3 制度环境分析
2.4.4 要素的作用机理
2.5 服务模式创新机制
2.5.1 服务模式创新的正向机制
2.5.2 服务模式创新的逆向机制
2.6 服务模式创新的实施策略
2.6.1 服务产品化
2.6.2 产品服务化
2.6.3 服务产品化与产品服务化的关系
2.6.4 基于价值链的服务模式创新策略分析
第三章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3.1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协同必要性分析
3.2 协同层次分析框架
3.2.1 协同需求的产生
3.2.2 协同条件
3.2.3 协同结构层次
3.2.4 协同目标
3.3 基于利益相关方的协同框架模型
3.3.1 利益相关方界定及相关理论
3.3.2 委托代理关系与协同关系
3.3.3 利益相关方的相关要素分析
3.3.4 利益相关方协同关系
3.4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问题分析
3.5 物流服务系统的利益相关方需求分析
3.5.1 物流服务需求方
3.5.2 物流服务供给方
3.5.3 第三方监管部门
3.5.4 利益相关方协同关系分析
3.6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创新过程与机理
3.6.1 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创新目标
3.6.2 协同联动服务模式的技术环境
3.6.3 协同联动服务模式的制度环境
3.6.4 协同联动服务模式模型
3.7 小结
第四章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务模式技术实现方案研究
4.1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4.1.1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的作用分析
4.1.2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P云层功能概述
4.1.3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S云层功能概述
4.2 基于融合业务技术的第三方物流P云平台设计
4.2.1 面向物流服务的融合业务P云平台的作用意义
4.2.2 P云平台的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分析
4.3 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第三方物流S云平台设计
4.3.1 SaaS云平台特点分析
4.3.2 SaaS云平台体系架构
4.3.3 按需定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技术
4.4 智能感知物流全程可视化技术体系研究
4.4.1 基于联合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物流服务的透明化统一视图
4.4.2 供应链全过程物流服务的可评价、可分析、可回溯体系研究
4.4.3 物联网环境下的全过程第三方物流数据模型和数据交换接口协议
4.5 基于一体化智能终端的物流移动计算技术研究
4.5.1 移动支付、防伪及追踪的一体化智能终端集成研究
4.5.2 基于移动计算技术的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研究
4.5.3 面向物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方案研究
4.5.4 基于物联网边缘中间件的智能感知RFID网络
第五章 新型服务模式下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演进与效率研究
5.1 物流服务同质条件下物流市场的演进效率研究
5.1.1 物流服务同质条件下物流市场因果关系分析
5.1.2 物流服务同质条件下物流服务系统流程图
5.1.3 仿真分析
5.2 物流服务质量异质情况下物流市场的演进效率研究
5.2.1 物流服务质量异质情况下物流市场因果关系分析
5.2.2 物流服务质量异质情况下物流服务系统流程图
5.2.3 仿真分析
5.3 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的物流市场演进效率研究
5.3.1 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的物流市场因果关系分析
5.3.2 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的物流服务系统流程图
5.3.3 仿真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微观视角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J]. 刘丹,郑东坡. 综合竞争力. 2011(04)
[2]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 韩喜君. 电子商务. 2011(07)
[3]福建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 贾磊.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J]. 苏秦,张艳. 中国软科学. 2011(05)
[5]我国包装防伪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董淑雯.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10(12)
[6]SCM环境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战略联盟模式探析[J]. 汪标.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10)
[7]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SWOT分析[J]. 李建建.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09)
[8]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J]. 郭淑娟,董千里. 物流技术. 2010(13)
[9]基于动态网络构思的三网融合核心技术[J]. 李宗霖. 前沿科学. 2010(01)
[10]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技术研究[J]. 毛良伟,邓辉舫.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02)
博士论文
[1]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D]. 薛辉.北京交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面向移动应用的RFID终端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方杰.广东工业大学 2011
[2]支持服务协同的PaaS平台中服务动态适配关键技术研究[D]. 毛宁宁.山东大学 2011
[3]制造企业服务化实施模式研究[D]. 付佳.天津理工大学 2011
[4]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研究[D]. 朱琳.大连海事大学 2010
[5]面向SaaS应用的工作流引擎研究与设计[D]. 扈飞.北京邮电大学 2010
[6]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空间结构研究[D]. 胡丹.首都师范大学 2009
[7]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D]. 周向宇.湘潭大学 2007
[8]辽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 方晓昌.沈阳工业大学 2006
[9]制造企业物流联盟模式研究[D]. 胡蔚波.武汉大学 2005
[10]IBM战略转型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D]. 刘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898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9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