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扩展资源任务网的钢铁企业物流与能流协同调度方法

发布时间:2021-02-17 18:54
  钢铁行业是实现工业节能降耗和绿色生产的重点行业,其生产过程中物流和能流是耦合伴生关系,研究钢铁生产物流和能源协同调度能够提高企业运行经济性和实现更佳的节能减排。本文提出扩展资源任务网(ERTN)方法实现钢铁企业物流和多种能流介质之间协同、耦合调度,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钢铁生产典型工序的物流和能流耦合调度问题,探讨物流和能流协同运行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根据钢铁生产物流和能流耦合特点,在传统资源任务网(RTN)方法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适用于钢铁生产物流和能流协同调度的图形化表征及建模方法——扩展资源任务网(ERTN)。该方法对传统的RTN方法进行扩展,形成了可系统抽象与建模钢铁企业物流与能流耦合关系的一种通用建模方法。(2)针对铁前系统的副产煤气产、耗和铁水产出之间关系,提出了考虑煤气-电力转化和放散的ERTN模型,以实现最大化利润和最小化放散量。该模型首次探讨了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产耗规律,并从工业调度的角度探讨减少放散可能性。模型中引入可变电力价格对副产煤气发电进行优化,数据实验表明,对比只考虑物流的调度方案,考虑可变电价和煤电转化的物流和能流协同调度模型一天内总利润能够提...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扩展资源任务网的钢铁企业物流与能流协同调度方法


图2-1钢铁企业能源网络??(2)炼钢阶段??

能流,论文结构,协调优化,主要内容


并将其应用于铁前系统或炼钢系统物流和能流耦合调度研宄中,探讨??物流和能流协调运行机制,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如图2-2所示,本文研宄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介绍课題研宄背景及意义,指出钢铁企业物流和能流调度??存在问题,提出本课题研宄内容。??-21?-??

网络图,副产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


图3-7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网络图??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煤气包括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如图3-7。高炉煤气为炼铁过程中高炉产生的副产气体,主要成分包含CO、??C02、N2、H2、CH4等。它的成分和热值与高炉所用的燃料、所炼生铁品种及??-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工时间延迟下的炼钢–连铸生产重调度方法[J]. 俞胜平,柴天佑.  自动化学报. 2016(03)
[2]基于小波分析的ARIMA与LSSVM组合的高炉煤气预测[J]. 岳有军,户彦飞,赵辉,王红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5(06)
[3]基于EEMD分解的ARMA-SVR钢铁企业焦炉煤气受入量的预测模型[J]. 王红君,高琨,赵辉,岳有军.  制造业自动化. 2015(10)
[4]Forecasting and optimal probabilistic scheduling of surplus gas systems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 李磊,李红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5(04)
[5]Two-Stag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Steelmaking Process Scheduling Under Variable Electricity Price[J]. TAN Yuan-yuan,HUANG Ying-lei,LIU Shi-xi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2013(07)
[6]钢铁生产过程碳足迹研究——以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为例[J]. 张玥,王让会,刘飞.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4)
[7]钢铁生产多工艺方案综合工艺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 刘琦铀,施灿涛,李铁克,王翔.  制造业自动化. 2013(05)
[8]基于T-S模型的高炉煤气系统模糊建模[J]. 盛春阳,赵珺,王伟,刘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2(12)
[9]基于赋色Petri网的检测线车辆调度建模与仿真[J]. 安毅生,赵祥模,李人厚.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2(09)
[10]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和节能潜力分析[J]. 王维兴.  中国钢铁业. 2011(04)

博士论文
[1]中国钢铁行业低碳生产模式分析与策略研究[D]. 胡睿.北京科技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参数优化LSSVM在转炉煤气系统预测中的应用[D]. 田向伟.大连理工大学 2010
[2]钢铁焦炉煤气产消及柜位预测方法与应用[D]. 汤振兴.大连理工大学 2009
[3]济钢能源中心煤气平衡预测模型研究[D]. 姜曙光.山东大学 2009
[4]基于Petri网的流程优化和重组的应用研究[D]. 陈友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38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038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9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