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产业集约化理论与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1 12:45
  经济系统的粗放型增长与集约化发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为了探索我国国民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有的学者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对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企业微观层面对企业集约化经营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无疑对丰富和发展经济系统的集约化理论具有重要的贡献。但从产业的角度对产业集约化发展理论研究还不多见。产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间纽带,上联国民经济,下接企业,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显然,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式存在不同的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广泛,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这些对我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国产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因而研究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力图全面、系统、深入地对产业集约化理论进行研究,揭示产业集约的内在本质及其外在特征,揭示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一般原理和动力机制,构建产业集约化的评价体系,指出实现产业集约化的途径。并以国民经济中的重...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基础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理论基础#发3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基本原理
    2.1 产业集约化的内涵
        2.1.1 产业
        2.1.2 产业集约与产业集约化
    2.2 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目标
        2.2.1 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高效利用
        2.2.2 集约化与精益生产
        2.2.3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2.2.4 产业可持续发展
    2.3 产业集约化的目标特征
        2.3.1 基本特征
        2.3.2 从市场结构上看
        2.3.3 从企业组织结构上看
        2.3.4 从市场行为看
        2.3.5 从市场效果看
        2.3.6 产业集约化目标模式选择的依据
第3章 基于产业集约化的产业组织设计
    3.1 市场结构的一般原理
        3.1.1 市场结构的含义及类型
        3.1.2 集中与集中度
        3.1.3 集中与市场绩效
        3.1.4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市场结构
        3.1.5 产业发展的寡占结构趋势
    3.2 分散竞争与寡头垄断的特征
        3.2.1 分散竞争
        3.2.2 过度竞争
        3.2.3 寡头垄断
    3.3 全球产业集中化趋势
    3.4 中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
    3.5 中国产业集约化市场结构的形成
第4章 产业集约化的根本动力
    4.1 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集约的辩证关系
        4.1.1 产业技术的概念
        4.1.2 产业技术进步及其社会过程
        4.1.3 技术进步对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作用
        4.1.4 产业集约化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4.1.5 经济全球化需要大企业并加大创新投入
    4.2 产业技术发展周期与产业升级
        4.2.1 产业技术与产业发展周期理论
        4.2.2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
        4.2.3 产业成长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4.3 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4.3.1 科技推力模式
        4.3.2 市场需求拉引模式
        4.3.3 推拉综合模式
        4.3.4 政策驱动模式
        4.3.5 多元动力理论
    4.4 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4.5 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4.5.1 促进知识创新转化为技术创新
        4.5.2 建立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4.5.3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的调节机制
第5章 产业集约化的实现途径
    5.1 引言
    5.2 产业集约发展的体制保证
        5.2.1 “制度”的含意
        5.2.2 体制创新促进产业集约化
        5.2.3 产权结构与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5.3 以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约化
        5.3.1 产业政策的作用
        5.3.2 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5.3.3 产业集约化政策
    5.4 实现产业集约的路径选择
        5.4.1 现实路径选择的依据及中国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5.4.2 现实路径的思路及选择
        5.4.3 促进我国企业之间形成合作竞争共生型网络
    5.5 产业集约化方式下我国产业发展的选择
        5.5.1 提高产业竞争力
        5.5.2 扩大产业规模
        5.5.3 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经济环境影响
第6章 产业集约化的评价
    6.1 产业集约度评价的原理
        6.1.1 集约度与产业集约度的概念
        6.1.2 产业集约化评价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
        6.1.3 产业集约度评价的原则
    6.2 要素生产率分析
        6.2.1 产业增长中的生产函数改变
        6.2.2 产业增长中要素贡献的分析
        6.2.3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测算
    6.3 综合指标评价
        6.3.1 要素质量改善
        6.3.2 效率指标
        6.3.3 产品质量指标
        6.3.4 产业组织结构指标
        6.3.5 综合评价
第7章 汽车产业集约的国际比较
    7.1 汽车产业及其特征
        7.1.1 汽车产业的地位
        7.1.2 汽车产业的特征
    7.2 世界汽车产业格局
        7.2.1 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
        7.2.2 世界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
        7.2.3 世界汽车产业的产业规模与集中度
    7.3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集约化状况
        7.3.1 世界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特征
        7.3.2 美国汽车产业的集约化状况
        7.3.3 日本汽车产业的集约化状况
        7.3.4 德国汽车产业的集约化状况
        7.3.5 韩国汽车产业的集约化状况
    7.4 世界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趋势
        7.4.1 产业重组联合化
        7.4.2 生产装配模块化
        7.4.3 汽车产品环保化
        7.4.4 汽车技术数字化
        7.4.5 开发周期越来越短
        7.4.6 生产精益化
    7.5 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8章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式现状分析与评价
    8.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式的沿革
        8.1.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演变
        8.1.2 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8.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8.2.1 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
        8.2.2 产业专业化程度低
        8.2.3 产业集中度低
        8.2.4 产业技术水平低
    8.3 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研究
    8.4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度分析
        8.4.1 中国汽车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8.4.2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度定量分析
    8.5 中国汽车产业低集约度的成因分析
        8.5.1 我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体制失效
        8.5.2 我国汽车消费政策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限制
        8.5.3 我国汽车产业长期投资不足
        8.5.4 我国汽车产业长期过度保护
        8.5.5 我国汽车产业企业体制和机制转换缓慢
    8.6 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8.6.1 我国汽车产业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的问题
        8.6.2 我国汽车产业能耗问题
第9章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
    9.1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契机
        9.1.1 经济全球化与汽车产业全球化
        9.1.2 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
        9.1.3 跨国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
        9.1.4 汽车生产向我国转移
    9.2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9.3 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
    9.4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战略思想
        9.4.1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9.4.2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管理体制改革原则
    9.5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规制选择
        9.5.1 改革汽车产业的产业管理体制
        9.5.2 加快国有汽车企业产权改革
        9.5.3 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9.6 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实施对策
        9.6.1 汽车产业组织的调整
        9.6.2 对外合作政策的调整
    9.7 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与可持续发展
        9.7.1 制定机动车排放控制法规
        9.7.2 加快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
    9.8 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因果机制
第10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入关”后的产业政策[J]. 魏靖.  当代亚太. 2001(06)
[2]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对策[J]. 张国方.  汽车工业研究. 2001(04)
[3]争取新经济时代的生存权——世纪之交汽车产业发展探索[J]. 朱盛镭.  上海汽车. 2001(02)
[4]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分析及展望[J]. 臧旭恒,裴春霞.  财经研究. 2001(02)
[5]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J]. 宦国渝.  经济研究参考. 2000(51)
[6]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其对策[J]. 胡代光.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0(11)
[7]我国产业组织现状及诱因分析[J]. 孙天琦.  价格与市场. 2000(09)
[8]企业集约经营获利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 罗荣桂,郑守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09)
[9]国际汽车厂商组织结构变化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J]. 干春晖.  中国工业经济. 2000(04)
[10]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J]. 杨争光.  思想战线. 2000(02)



本文编号:3131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131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