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平衡视角下的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21:05
石油资源是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能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越来越不平衡,供需缺口逐年扩大,由此产生了石油安全问题。因此,制定科学的石油安全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石油资源供给和需求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方法对未来我国石油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我国石油生产量增长缓慢,消费量增长相对较快,国内供给小于需求。我国石油资源的储备、进口、运输及供需不平衡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威胁到我国石油资源的安全。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石油资源安全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安全度逐年呈下降趋势,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此外,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制定了有效的石油安全战略,这些战略对我国保障石油安全具有借鉴作用。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从确保我国石油供给和节约用油等方面,笔者给出了保障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的科学和可操作的对策。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本研究的意义
1.2 已有相关成果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1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1.3.2 多种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1.4 论文结构及数据来源
1.4.1 论文结构
1.4.2 数据来源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关于能源及石油安全的界定
2.1.1 能源安全的界定
2.1.2 石油安全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经济学供需理论
2.2.2 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理论
2.3 石油资源供需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2.3.1 经济增长对石油资源供需的影响分析
2.3.2 价格波动对石油资源供需的影响分析
2.3.3 国际能源政治对石油资源供需的影响分析
第3章 世界石油资源视野下的我国石油供需现状
3.1 世界石油资源供需现状分析
3.1.1 世界石油资源供给和需求现状
3.1.2 世界石油资源市场发展现状
3.1.3 世界石油资源未来供需趋势分析
3.2 我国石油资源供给现状分析
3.2.1 我国石油资源国内供给状况
3.2.2 我国石油资源进口状况
3.3 我国石油资源需求现状分析
3.3.1 我国石油资源国内需求状况
3.3.2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分析
第4章 我国未来石油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预测分析
4.1 我国未来石油资源的供给预测
4.1.1 灰色预测法对供给预测
4.1.2 趋势预测法对供给预测
4.2 我国未来石油资源的需求预测
4.2.1 灰色预测法对需求预测
4.2.2 趋势预测法对需求预测
4.2.3 消费弹性法对需求预测
4.3 能源机构和研究对我国石油资源供需预测
4.3.1 OPEC 的预测
4.3.2 IEA 的预测
4.3.3 其他研究的预测
第5章 我国石油安全现状与趋势分析
5.1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意义
5.1.1 石油安全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5.1.2 石油安全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1.3 石油安全与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5.2 我国石油安全现状分析
5.2.1 我国石油资源储备状况
5.2.2 进口石油依赖带来的石油安全问题
5.2.3 我国石油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分析
5.2.4 国内石油资源供需不平衡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威胁
5.2.5 清洁发展与节油降耗问题突出
5.3 我国石油安全趋势分析
5.3.1 国内石油供小于求是影响未来石油安全的重要因素
5.3.2 未来石油安全形势严峻
第6章 我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6.1 多要素指标体系的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6.1.1 评价方法
6.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6.1.3 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6.2 其他方法对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6.2.1 层次分析法对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6.2.2 德尔菲法对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第7章 发达国家石油安全战略
7.1 美国石油安全战略
7.1.1 美国石油资源现状
7.1.2 美国石油安全战略
7.2 日本石油安全战略
7.2.1 日本石油资源现状
7.2.2 日本石油安全战略
7.3 欧盟石油安全战略
7.3.1 欧盟石油资源现状
7.3.2 欧盟石油安全战略
第8章 关于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8.1 关于石油资源供给的对策
8.1.1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施行监管机制
8.1.2 采用先进技术增加国内石油资源开采量
8.1.3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提高石油资源储备量
8.1.4 采取多种渠道进口国外石油
8.1.5 确保石油运输安全
8.2 关于石油价格的对策
8.2.1 改革并逐步消除我国油价机制的弊端
8.2.2 调整政府定价的决策职能
8.2.3 建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
8.2.4 改革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8.2.5 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8.3 关于节油的对策
8.3.1 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
8.3.2 逐步建立节油型的产业
8.3.3 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8.3.4 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及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韩环境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 郭琳,刘桂环. 环境保护. 2008(24)
[2]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 李靖,周孝德,吴文娟.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11)
[3]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风险评估[J]. 刘光富,陈晓莉. 项目管理技术. 2008(01)
[4]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J]. 沈璇.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7(05)
[5]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循环经济评价研究[J]. 严刚. 再生资源研究. 2007(05)
[6]国际油价变动趋势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研究[J]. 曹新. 经济研究参考. 2007(60)
[7]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及其启示[J]. 杨光. 欧洲研究. 2007(05)
[8]主成分分析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刘孝超,黄承锋,王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中国石油安全的测度分析[J]. 郝吉.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7(02)
[10]高油价时代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之策[J]. 于鹏.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6)
博士论文
[1]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D]. 张丽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5604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本研究的意义
1.2 已有相关成果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1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1.3.2 多种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1.4 论文结构及数据来源
1.4.1 论文结构
1.4.2 数据来源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关于能源及石油安全的界定
2.1.1 能源安全的界定
2.1.2 石油安全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经济学供需理论
2.2.2 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理论
2.3 石油资源供需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2.3.1 经济增长对石油资源供需的影响分析
2.3.2 价格波动对石油资源供需的影响分析
2.3.3 国际能源政治对石油资源供需的影响分析
第3章 世界石油资源视野下的我国石油供需现状
3.1 世界石油资源供需现状分析
3.1.1 世界石油资源供给和需求现状
3.1.2 世界石油资源市场发展现状
3.1.3 世界石油资源未来供需趋势分析
3.2 我国石油资源供给现状分析
3.2.1 我国石油资源国内供给状况
3.2.2 我国石油资源进口状况
3.3 我国石油资源需求现状分析
3.3.1 我国石油资源国内需求状况
3.3.2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分析
第4章 我国未来石油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预测分析
4.1 我国未来石油资源的供给预测
4.1.1 灰色预测法对供给预测
4.1.2 趋势预测法对供给预测
4.2 我国未来石油资源的需求预测
4.2.1 灰色预测法对需求预测
4.2.2 趋势预测法对需求预测
4.2.3 消费弹性法对需求预测
4.3 能源机构和研究对我国石油资源供需预测
4.3.1 OPEC 的预测
4.3.2 IEA 的预测
4.3.3 其他研究的预测
第5章 我国石油安全现状与趋势分析
5.1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意义
5.1.1 石油安全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5.1.2 石油安全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1.3 石油安全与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5.2 我国石油安全现状分析
5.2.1 我国石油资源储备状况
5.2.2 进口石油依赖带来的石油安全问题
5.2.3 我国石油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分析
5.2.4 国内石油资源供需不平衡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威胁
5.2.5 清洁发展与节油降耗问题突出
5.3 我国石油安全趋势分析
5.3.1 国内石油供小于求是影响未来石油安全的重要因素
5.3.2 未来石油安全形势严峻
第6章 我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6.1 多要素指标体系的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6.1.1 评价方法
6.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6.1.3 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6.2 其他方法对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6.2.1 层次分析法对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6.2.2 德尔菲法对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第7章 发达国家石油安全战略
7.1 美国石油安全战略
7.1.1 美国石油资源现状
7.1.2 美国石油安全战略
7.2 日本石油安全战略
7.2.1 日本石油资源现状
7.2.2 日本石油安全战略
7.3 欧盟石油安全战略
7.3.1 欧盟石油资源现状
7.3.2 欧盟石油安全战略
第8章 关于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8.1 关于石油资源供给的对策
8.1.1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施行监管机制
8.1.2 采用先进技术增加国内石油资源开采量
8.1.3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提高石油资源储备量
8.1.4 采取多种渠道进口国外石油
8.1.5 确保石油运输安全
8.2 关于石油价格的对策
8.2.1 改革并逐步消除我国油价机制的弊端
8.2.2 调整政府定价的决策职能
8.2.3 建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
8.2.4 改革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8.2.5 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8.3 关于节油的对策
8.3.1 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
8.3.2 逐步建立节油型的产业
8.3.3 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8.3.4 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及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韩环境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 郭琳,刘桂环. 环境保护. 2008(24)
[2]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 李靖,周孝德,吴文娟.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11)
[3]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风险评估[J]. 刘光富,陈晓莉. 项目管理技术. 2008(01)
[4]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J]. 沈璇.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7(05)
[5]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循环经济评价研究[J]. 严刚. 再生资源研究. 2007(05)
[6]国际油价变动趋势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研究[J]. 曹新. 经济研究参考. 2007(60)
[7]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及其启示[J]. 杨光. 欧洲研究. 2007(05)
[8]主成分分析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刘孝超,黄承锋,王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中国石油安全的测度分析[J]. 郝吉.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7(02)
[10]高油价时代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之策[J]. 于鹏.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6)
博士论文
[1]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D]. 张丽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56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15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