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科技需求与科技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17:52
本文围绕“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科技需求与科技能力研究”的选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信息化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需求理论和溢出效应理论,首先从科技商品出发,对科技需求进行了涵义界定,并以企业、产业和区域三方面科技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分析为核心内容,构建了辐射微观与宏观系统的科技需求理论体系;其次在深入剖析新型工业化内涵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型工业化对科技需求的作用机制,同时针对如何满足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科技需求问题,提出了科技能力的概念并加以阐释,进一步选定区域科技能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型工业化对区域科技能力的影响问题。在以上定性研究基础上,论文以定性研究结果为指导,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基于新型工业化的区域科技能力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了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基于新型工业化区域科技能力的预测研究中,实现了对基于新型工业化区域科技能力的有效短期预测。最后,论文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满足我国科技需求的主要途径问题。以上研究内容,对新型工业化和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以及解决我国科技体系中的供需矛盾问题,具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可耗竭资源最优耗竭
主要是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首先是在不同时期配置可耗竭资源。对于可耗竭资源而言,有效配置有可能使资源逐步耗竭,而避免了突然耗竭。图 2-1①表现了这一过程。另外,在有效的资源配置中,如果存在有效的替代资源,就应向替代资源平稳过渡,使得可耗竭资源能够实现最优耗竭,如图 2-2②所示。图 2-1 可耗竭资源最优耗竭
传统工业化部门接受信息技术的扩散,虽然不像服务业部门这并不意味着其难以接受或接受空间狭小。相反,信息技术在工潜力是很大的。也就是,信息技术不仅在服务领域能迅速被采用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目前阶段,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务领域,这是其非均衡扩散的表现,而不是其本身扩散性的局限扩散将更多地向传统工业部门延伸。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在是分别进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要走系的联动,实现产业间信息化程度均等化。3. 区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对应的是区域整体及区域内各个领域获取信息、递信息、存储信息的能力,代表的是区域发展的现代化水准与潜区域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1)信息更新、节约、替代了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工业发展是以大规模地消耗原材料、能源、资金和人的体力为基础的图 2-5 前 15 种产业人均信息技术装备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国家信息实力比较研究[J]. 刘昆雄,李慧玲. 图书情报工作. 2004(05)
[2]TBT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影响及其对策[J]. 蒋国瑞. 国际经贸探索. 2004(02)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须大力发展信息化[J]. 李会兰,韩彩欣. 经济论坛. 2004(07)
[4]论西部跨越式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J]. 程印学.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4)
[5]新型工业化应新在何处[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宏观经济管理. 2004(04)
[6]促进就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先政策选择[J]. 邱启照. 学术交流. 2004(03)
[7]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障碍与对策[J]. 王德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8]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J]. 焦方义. 求是学刊. 2004(02)
[9]企业信息化浅析[J]. 李巍.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4(03)
[10]试论中国信息化之路[J]. 朱高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4(01)
本文编号:346858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可耗竭资源最优耗竭
主要是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首先是在不同时期配置可耗竭资源。对于可耗竭资源而言,有效配置有可能使资源逐步耗竭,而避免了突然耗竭。图 2-1①表现了这一过程。另外,在有效的资源配置中,如果存在有效的替代资源,就应向替代资源平稳过渡,使得可耗竭资源能够实现最优耗竭,如图 2-2②所示。图 2-1 可耗竭资源最优耗竭
传统工业化部门接受信息技术的扩散,虽然不像服务业部门这并不意味着其难以接受或接受空间狭小。相反,信息技术在工潜力是很大的。也就是,信息技术不仅在服务领域能迅速被采用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目前阶段,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务领域,这是其非均衡扩散的表现,而不是其本身扩散性的局限扩散将更多地向传统工业部门延伸。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在是分别进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要走系的联动,实现产业间信息化程度均等化。3. 区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对应的是区域整体及区域内各个领域获取信息、递信息、存储信息的能力,代表的是区域发展的现代化水准与潜区域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1)信息更新、节约、替代了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工业发展是以大规模地消耗原材料、能源、资金和人的体力为基础的图 2-5 前 15 种产业人均信息技术装备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国家信息实力比较研究[J]. 刘昆雄,李慧玲. 图书情报工作. 2004(05)
[2]TBT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影响及其对策[J]. 蒋国瑞. 国际经贸探索. 2004(02)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须大力发展信息化[J]. 李会兰,韩彩欣. 经济论坛. 2004(07)
[4]论西部跨越式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J]. 程印学.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4)
[5]新型工业化应新在何处[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宏观经济管理. 2004(04)
[6]促进就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先政策选择[J]. 邱启照. 学术交流. 2004(03)
[7]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障碍与对策[J]. 王德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8]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J]. 焦方义. 求是学刊. 2004(02)
[9]企业信息化浅析[J]. 李巍.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4(03)
[10]试论中国信息化之路[J]. 朱高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4(01)
本文编号:3468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46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