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07:15
国际分工是国际交换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同时也是世界市场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方式。18世纪60年代国际分工形成,随着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分工方式不断变化,形成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演化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外包、垂直FDI等形式将产品生产中的加工组装环节大规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迅速,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以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为主要形式的,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国际分工体系。加工贸易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视角来看,产品内国际分工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在生产力视角下,产品内国际分工发挥了分工的一般属性,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效应。但是在生产关系视角下,产品内国际分工是由掌握技术、拥有大量资本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企业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权利不对称导致利益分配的不均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而被动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环节生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以...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的研究
三、简要述评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总体框架
一、主要内容
二、总体框架
第五节 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思想及西方国际分工思想评析
第一节 马克思国际分工思想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
二、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
三、马克思“消灭分工”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不发达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分工思想
一、保罗·巴兰的国际分工思想
二、安德列·冈德·弗兰克的国际分工思想
三、西奥东尼奥·多斯—桑托斯的国际分工思想
四、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的国际分工思想
五、阿吉里·伊曼纽尔的国际分工思想
六、萨米尔·阿明的国际分工思想
七、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国际分工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思想科学内涵
一、国际分工的动因是资本的逐利性
二、国际分工不平衡的根源是技术差距
三、国际分工的格局是中心和外围并存
四、国际分工体系存在二重逻辑
五、国际分工的新选择是消除异化、消灭被动分工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与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思想比较研究
一、西方经济学有代表性的国际分工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与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思想的差异
第二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主导力量及实现形式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演变
一、产业间分工
二、产业内分工
三、产品内分工
第二节 产业间、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演变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第三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涵及特征
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涵
二、产品内国际分工价值链
第四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导力量和实现形式
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导力量
二、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实现形式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分工视域下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二重逻辑
第一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价值创造逻辑
一、产品生产环节的技术可分割性
二、各参与者的特殊职能及比较优势
三、产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四、组织模式和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创新
五、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六、中间产品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
第二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价值分配逻辑
一、经济剩余向价值链的主导企业转移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丧失长期发展能力
三、高素质熟练劳动力不断流向发达国家
第三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心—外围”格局成因
一、技术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经济剩余的持续转移
三、劳资关系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大
第四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制造业升级方向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制造业升级方向
一、加工组装环节向核心零部件生产环节升级
二、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环节升级
三、生产制造环节向品牌营销环节升级
第二节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极强互利性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三、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价值链的主导力量
第三节 影响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
一、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的类型与方向
二、产业升级过程中高素质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和水平
三、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产业链治理模式
第五章 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二重性及产业升级紧迫性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历程
一、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
二、加工贸易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三、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二重性
一、加工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工贸易导致中国制造陷入依附发展困境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研发强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二、高端人力资本匮乏,过度依赖低端劳动力比较优势
三、品牌培育能力不足,制造业品牌化发展滞后
四、中间产品国内采购率较低,国内产业链有待于进一步延长
第四节 计算机产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及利润分享格局
一、计算机产业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
二、计算机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利润分享格局
第五节 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紧迫性
一、增强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紧迫性的国际因素
二、增强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紧迫性的国内因素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由“强链”向“新链”演进升级
第一节 “强链”:积极参与现有国际分工体系,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一、在国际产业合作中提高技术水平,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
二、推动内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提高我国资本积累速度
三、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第二节 “新链”:消除被迫分工,构建全球自主价值链
一、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加快高素质劳动力要素积累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高本土企业专有生产能力
三、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我国制造企业协同发展
四、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出料加工贸易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培育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
第三节 在“新链”中,创新国际分工和利润分享新模式
一、建立各国平等参与、协同发展的国际分工产业链
二、构建普惠共赢、利润共享的国际分工新格局
第七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案例实证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状
第二节 万向集团产业升级路径分析
一、初创时作为专业化代工企业,具有较强依附性
二、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
三、整合全球品牌资源,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延伸
四、资源整合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构建全球自主生产网络
第三节 万向集团产业升级成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资关系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J]. 骆桢,张衔.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6)
[2]驳斥美国对中国的指责,坚持积极稳妥对外开放——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J]. 简新华.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6)
[3]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J]. 隆国强. 新湘评论. 2018(19)
[4]“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德产业合作——以山东省为分析重点[J]. 张述存,顾春太.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8)
[5]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探析[J]. 刘宗涛. 科学社会主义. 2018(04)
[6]马克思的产业升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结构转型的指导意义[J]. 魏旭.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06)
[7]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再估算——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J]. 彭爽,李利滨.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4)
[8]澄清质疑共产主义的三个理论困惑[J]. 赵磊.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4)
[9]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论”视角下的国际产品内分工研究[J]. 朱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3)
[10]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刘宏曼,郎郸妮.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01)
博士论文
[1]典型国家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 曹悦恒.吉林大学 2018
[2]日本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典型事实及经济效应研究[D]. 肖雪.辽宁大学 2018
[3]创新驱动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D]. 何雄就.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
[4]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贸易利益[D]. 肖威.暨南大学 2015
[5]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地位[D]. 张咏华.南开大学 2013
[6]新新贸易理论中的国际分工问题研究[D]. 卢仁祥.复旦大学 2013
[7]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下的中美贸易研究[D]. 张永辉.苏州大学 2013
[8]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产业发展[D]. 蒋冰冰.华中科技大学 2012
[9]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 杜鹏.武汉大学 2012
[10]模块化生产方式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 董科.华中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华为与联想国际化战略之比较研究[D]. 李兴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D]. 周康.东北财经大学 2015
[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D]. 王忠豪.重庆工商大学 2015
[4]万向集团的转型与升级研究[D]. 赵帅.暨南大学 2014
[5]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 娄思.兰州商学院 2013
[6]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周雷.暨南大学 2012
[7]全球PC生产网络的分工形态与利益分配研究[D]. 陈必伟.暨南大学 2011
[8]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奎亮.山东大学 2011
[9]我国加工贸易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D]. 李静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96302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的研究
三、简要述评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总体框架
一、主要内容
二、总体框架
第五节 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思想及西方国际分工思想评析
第一节 马克思国际分工思想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
二、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
三、马克思“消灭分工”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不发达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分工思想
一、保罗·巴兰的国际分工思想
二、安德列·冈德·弗兰克的国际分工思想
三、西奥东尼奥·多斯—桑托斯的国际分工思想
四、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的国际分工思想
五、阿吉里·伊曼纽尔的国际分工思想
六、萨米尔·阿明的国际分工思想
七、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国际分工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思想科学内涵
一、国际分工的动因是资本的逐利性
二、国际分工不平衡的根源是技术差距
三、国际分工的格局是中心和外围并存
四、国际分工体系存在二重逻辑
五、国际分工的新选择是消除异化、消灭被动分工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与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思想比较研究
一、西方经济学有代表性的国际分工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与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思想的差异
第二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主导力量及实现形式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演变
一、产业间分工
二、产业内分工
三、产品内分工
第二节 产业间、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演变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第三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涵及特征
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涵
二、产品内国际分工价值链
第四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导力量和实现形式
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导力量
二、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实现形式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分工视域下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二重逻辑
第一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价值创造逻辑
一、产品生产环节的技术可分割性
二、各参与者的特殊职能及比较优势
三、产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四、组织模式和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创新
五、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六、中间产品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
第二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价值分配逻辑
一、经济剩余向价值链的主导企业转移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丧失长期发展能力
三、高素质熟练劳动力不断流向发达国家
第三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心—外围”格局成因
一、技术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经济剩余的持续转移
三、劳资关系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大
第四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制造业升级方向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制造业升级方向
一、加工组装环节向核心零部件生产环节升级
二、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环节升级
三、生产制造环节向品牌营销环节升级
第二节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极强互利性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三、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价值链的主导力量
第三节 影响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
一、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的类型与方向
二、产业升级过程中高素质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和水平
三、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产业链治理模式
第五章 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二重性及产业升级紧迫性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历程
一、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
二、加工贸易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三、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二重性
一、加工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工贸易导致中国制造陷入依附发展困境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研发强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二、高端人力资本匮乏,过度依赖低端劳动力比较优势
三、品牌培育能力不足,制造业品牌化发展滞后
四、中间产品国内采购率较低,国内产业链有待于进一步延长
第四节 计算机产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及利润分享格局
一、计算机产业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
二、计算机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利润分享格局
第五节 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紧迫性
一、增强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紧迫性的国际因素
二、增强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紧迫性的国内因素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由“强链”向“新链”演进升级
第一节 “强链”:积极参与现有国际分工体系,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一、在国际产业合作中提高技术水平,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
二、推动内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提高我国资本积累速度
三、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第二节 “新链”:消除被迫分工,构建全球自主价值链
一、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加快高素质劳动力要素积累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高本土企业专有生产能力
三、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我国制造企业协同发展
四、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出料加工贸易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培育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
第三节 在“新链”中,创新国际分工和利润分享新模式
一、建立各国平等参与、协同发展的国际分工产业链
二、构建普惠共赢、利润共享的国际分工新格局
第七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案例实证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状
第二节 万向集团产业升级路径分析
一、初创时作为专业化代工企业,具有较强依附性
二、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
三、整合全球品牌资源,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延伸
四、资源整合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构建全球自主生产网络
第三节 万向集团产业升级成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资关系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J]. 骆桢,张衔.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6)
[2]驳斥美国对中国的指责,坚持积极稳妥对外开放——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J]. 简新华.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6)
[3]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J]. 隆国强. 新湘评论. 2018(19)
[4]“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德产业合作——以山东省为分析重点[J]. 张述存,顾春太.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8)
[5]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探析[J]. 刘宗涛. 科学社会主义. 2018(04)
[6]马克思的产业升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结构转型的指导意义[J]. 魏旭.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06)
[7]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再估算——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J]. 彭爽,李利滨.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4)
[8]澄清质疑共产主义的三个理论困惑[J]. 赵磊.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4)
[9]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论”视角下的国际产品内分工研究[J]. 朱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3)
[10]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刘宏曼,郎郸妮.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01)
博士论文
[1]典型国家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 曹悦恒.吉林大学 2018
[2]日本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典型事实及经济效应研究[D]. 肖雪.辽宁大学 2018
[3]创新驱动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D]. 何雄就.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
[4]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贸易利益[D]. 肖威.暨南大学 2015
[5]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地位[D]. 张咏华.南开大学 2013
[6]新新贸易理论中的国际分工问题研究[D]. 卢仁祥.复旦大学 2013
[7]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下的中美贸易研究[D]. 张永辉.苏州大学 2013
[8]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产业发展[D]. 蒋冰冰.华中科技大学 2012
[9]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 杜鹏.武汉大学 2012
[10]模块化生产方式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 董科.华中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华为与联想国际化战略之比较研究[D]. 李兴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D]. 周康.东北财经大学 2015
[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D]. 王忠豪.重庆工商大学 2015
[4]万向集团的转型与升级研究[D]. 赵帅.暨南大学 2014
[5]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 娄思.兰州商学院 2013
[6]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周雷.暨南大学 2012
[7]全球PC生产网络的分工形态与利益分配研究[D]. 陈必伟.暨南大学 2011
[8]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奎亮.山东大学 2011
[9]我国加工贸易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D]. 李静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96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49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