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1:15

  本文关键词: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群众对汽车的需求量快速上升,汽车保有量的上升趋势也很明显,2015年新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净增加1781万辆,达到1.72亿辆,都是历史最高水平。2015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对汽车金融的关注开度始直线上升,包括入股Uber探索新车、二手车、汽车金融领域的广汽集团,由北汽集团、中信集团等传统汽车金融产业链投资的第一车贷,各种势力持续涌入。互联网汽车金融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信用风险首当其冲。而在当前,中国尚没有形成完善的互联网汽车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互联网汽车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更多是包含在汽车产业理论和金融理论中,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内汽车金融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实践应用要多于理论研究。而学者们对于汽车金融的理论研究,更多聚焦于发展现状、宏观政策以及政府监管等角度。本文将基于汽车金融发展情况,结合互联网金融热点,分析汽车金融信用风险问题,探讨汽车金融机构突破传统金融信贷局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内容的安排上,本文主要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概念,从互联网金融和汽车金融两个方面来阐述。然后介绍互联网汽车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文章是通过介绍汽车产业链上的互联网金融需求、两者创新性的结合以及互联网汽车金融未来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来阐述的。第二部分是针对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发展的情况,详细阐述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的表现,包括三个方面:互联网主体信用风险、互联网客体信用风险和第三方支付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同时深度挖掘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的成因,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设计制度的缺失;二是对交易的过程监控太过薄弱;三是缺乏对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的有效的控制手段。第三部分,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在我国的发展与不足。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征信体系更加完善、征信范围更加广泛、征信机构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征信体系和相关法规并不是十分健全;由于社会历史的遗留问题比较严重,我国的国民素质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社会的信用环境的恶化等。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是在对前文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汽车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我们应该完善针对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其次,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最后,笔者提出的建议是希望在互联网汽车金融风险管理中,保险公司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行业之间保持密切的合作,一起来做好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 汽车金融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71;F83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9
  • 一、选题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一) 理论意义11
  • (二) 现实意义11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1-15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1-12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2-14
  • (三) 文献评价14-15
  •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15-17
  • (一) 研究内容15
  • (二) 研究框架15-17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一) 研究思路17
  • (二) 研究方法17
  • (三)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7-19
  • 第二章 互联网汽车金融及其在中国的发展19-28
  • 一、互联网汽车金融概述19-20
  • (一) 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概念19
  • (二) 汽车产业链上的互联网金融需求19-20
  • 二、互联网汽车金融在中国的发展20-28
  • (一) 互联网汽车金融的萌芽20-22
  • (二) 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发展22-24
  • (三) 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24-28
  •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的表现及其成因28-35
  • 一、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的表现28-31
  • (一) 互联网汽车金融主体信用风险28-29
  • (二) 互联网汽车金融客体信用风险29-30
  • (三) 第三方支付产生的信用风险30-31
  • 二、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的成因31-35
  • (一) 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缺失31-33
  • (二) 互联网汽车金融交易过程监控手段薄弱33-34
  • (三) 缺乏控制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的手段34-35
  •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进展与不足35-42
  • 一、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进展35-37
  • (一) 互联网汽车金融征信体系更加完善35
  • (二) 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信息征集范围更广35-36
  • (三) 征信机构种类更加丰富36
  • (四) 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36-37
  • 二、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37-42
  • (一) 互联网汽车金融征信体系不完善37
  • (二)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37-38
  • (三) 各行业之间缺乏合作38
  • (四) 社会信用环境恶化38-39
  • (五) 商业银行对汽车消费贷款信用风险控制薄弱39
  • (六) 缺乏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39-40
  • (七) 抵押担保制度不健全40
  • (八) 保险公司没有充分发挥作用40-42
  •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42-51
  •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42-45
  • (一)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42-43
  •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3-44
  • (三) 健全抵押担保制度44-45
  •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系统45-48
  • (一) 建立完备的互联网汽车金融风险管理模式45-46
  • (二) 增强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防控46-48
  • (三) 建立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预警预控制度48
  • 三、发挥保险公司在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48-51
  • (一) 加强行业内合作,增加风险同盟48-49
  • (二) 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鑫;;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及模式浅析[J];当代经济;2014年24期

2 李明选;孟赞;;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4年11期

3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金融研究所联合课题组;纪志宏;王晓明;曹凝蓉;金中夏;伍旭川;黄余送;张晓艳;;互联网信贷、信用风险管理与征信[J];金融研究;2014年10期

4 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5 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05期

6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7 于晓曦;孙英隽;;我国汽车金融信用风险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2年03期

8 吴晓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新金融;2011年03期

9 徐勇;刘金弟;;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分析及监管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0期

10 崔义梅;;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嘉;;互联网汽车金融前景广阔[N];中国商报;2015年

2 李倩;;互联网金融平台“觊觎”汽车金融[N];金融时报;2015年

3 龙昊;;互联网金融抢食2万亿元汽车消费贷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明选;互联网金融产业及其对传统金融冲击影响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李珏;动产抵押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晓峰;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孙娜;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防控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3 蒋恒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张海玲;汽车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王文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徐晓辉;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中的信用风险管理[D];山东大学;2008年

7 马克力;论我国目前的“分期付款买卖”[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54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