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15:04
  资源和环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问题,成为哈尔滨市现阶段客观现实的必需。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环境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科技创新理论等为指导,对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科技对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持必须遵循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论文首先对资源、环境和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其系统特性。在系统研究资源和环境紧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中经济与资源和环境的辩证关系,而科技成为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持手段。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与科技有效支持的供给,达到良好的紧密耦合程度,就会使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论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现状,根据哈尔滨市走过三大“零增长”台阶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科技发展目标,其支持的核心是经济与社会活动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转变。因此,科技有效支持能力体系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设为辅助和提...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及评析
        1.3.1 国外有关科技促进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研究
        1.3.2 国内有关科技促进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研究
        1.3.3 哈尔滨市有关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析与借鉴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论文研究的思路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综述
    2.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容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2.1.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2.2 资源、环境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
        2.2.1 资源经济学的理论
        2.2.2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
        2.2.3 生态经济学的理论
    2.3 循环经济的理论
    2.4 科技创新的理论
        2.4.1 区域科技创新的理论
        2.4.2 科技创新网络的理论
    2.5 新型工业化的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资源和环境与科技有效支持的藕合机理
    3.1 资源和环境的内涵及特性辨析
        3.1.1 资源的内涵及特性辨析
        3.1.2 环境的内涵及特性辨析
        3.1.3 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解析
        3.1.4 资源和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解析
    3.2 工业化过程中经济与资源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3.2.1 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源在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3.2.2 新型工业化是经济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3.2.3 科技成为经济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手段
    3.3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
        3.3.1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内涵
        3.3.2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系统的动力学解析
        3.3.3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系统的双层结构
    3.4 科技有效支持与资源和环境发展的耦合机制
        3.4.1 科技有效支持与资源和环境的耦合关系
        3.4.2 科技有效支持与资源和环境的耦合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构建
    4.1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分析
        4.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4.1.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4.1.3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4.1.4 林草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4.1.5 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4.2 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及其科技发展目标
        4.2.1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发展的总体目标
        4.2.2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发展的近期目标
        4.2.3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4.3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总体构成
        4.3.1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总体结构
        4.3.2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构成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的科技需求动因分析
    5.1 基于资源有效供给和利用的科技需求动因分析
        5.1.1 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动因
        5.1.2 哈尔滨市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动因
        5.1.3 哈尔滨市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的科技需求动因
    5.2 基于消除环境结构性污染的科技需求动因分析
        5.2.1 哈尔滨市重点污染行业物耗与排放的概况
        5.2.2 结构性污染行业选择的多维标度评价模型
        5.2.3 基于消除环境结构性污染的行业选择分析
        5.2.4 哈尔滨市消除环境结构性污染的科技需求动因
    5.3 基于消减生态赤字的科技需求动因分析
        5.3.1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测度理论与方法
        5.3.2 哈尔滨市1998-2003年的生态足迹测度
        5.3.3 哈尔滨市消减生态赤字的科技有效支持需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的聚力域分析
    6.1 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推动力聚力域分析
        6.1.1 水资源领域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1.2 能源领域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1.3 废弃物资源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2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促进力聚力域分析
        6.2.1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2.2 水土污染综合防治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2.3 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3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先导力聚力域分析
        6.3.1 农业生态环境修护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3.2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3.3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3.4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形成途径
    7.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内涵和特性
        7.1.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内涵
        7.1.2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特性
    7.2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网络化体系
        7.2.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网络构架
        7.2.2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网络关系
    7.3 企业对形成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作用
        7.3.1 企业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主体
        7.3.2 企业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内容
    7.4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技术路径
        7.4.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自主与合作创新
        7.4.2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引进与二次创新
        7.4.3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传统企业改造
        7.4.4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科技示范与推广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评估
    8.1 DEA评价方法简介及其模型的构建
    8.2 全国大中城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DEA评估
        8.2.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8.2.2 全国大中城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数据的获取
        8.2.3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DEA评估
    8.3 基于 DEA评估的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建设的对策
    9.1 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决策与推进体系
        9.1.1 制定和实施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9.1.2 建立资源和环境科技协调发展综合决策体制
        9.1.3 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的法律和规范
        9.1.4 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的支持性政策
        9.1.5 建立并完善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的市场机制
    9.2 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的创新网络体系
        9.2.1 建立完善的资源和环境科技研发平台
        9.2.2 培养并优化资源和环境科研人才队伍
        9.2.3 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转化和推广网络
        9.2.4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市场的优质资源
        9.2.5 创建资源和环境科技多元投融资机制
        9.2.6 做大做强环保科技园促进科技产业化
        9.2.7 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共享和参与机制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 庞维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18)
[2]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J]. 郭莉,苏敬勤.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08)
[3]时间正义与空间正义: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从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看可持续发展伦理层面的重建[J]. 冯鹏志.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1)
[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分析[J]. 李廉水,宋乐伟.  中国软科学. 2003(09)
[5]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J]. 蓝庆新.  社会科学辑刊. 2003(04)
[6]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J]. 任保平.  经济学家. 2003(03)
[7]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跨越式发展——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跨越式发展的思想[J]. 王新天,周振国.  求是. 2003(09)
[8]畜禽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J]. 鲁聪达,杨继隆,高发兴.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3(02)
[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环境与条件[J]. 张立群.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02)
[10]小城镇无害化 资源化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 张凯松,周启星,孙铁珩.  中国工程科学. 2003(02)



本文编号:3566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566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