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背景下我国典型制造业转移路径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2-10 03:36
文章基于一种新提出的产业转移价值量核算方法,对2000-2007年及2007-2014年世界产业转移进行了核算,对我国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典型制造业"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和"纺织业"在两时期的转移路径进行分析,为这两个行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提供了若干建议.结果显示,对于"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进一步加强本土产品对进口品的替代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最有效手段;此外,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与欧洲经济体分别是其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主要潜在外需增长点.对于"纺织业",合理有序组织产业对外转移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在对外转移的进程中,严防产业空心化是重中之重;在对外转移的承接国选择上,除了发展中经济体,还可以考虑具有传统"纺织业"比较优势的老牌新兴经济体.
【文章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0,40(09)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图1中间投人驱动型以及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路径图??
220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40卷??图2和图31Q展示了中国11制造业各部门的产业转移价值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两时期,除“其他??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体现为少量转出外,我国制造业所有部门在两类直接产业转移中均实现??产业转移净转人对于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2007-_年,中国制造业所有部门的转移价值量较2_-??2007年均有所增加,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涨幅最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涨幅较为微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纺织业”的涨幅最为微弱,在两时期几乎持平.对于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2007-2014年,??中国几乎所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价值量相比2000-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仅有“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的转移量反向大幅减小,同时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的转移价值量相比2繼〇-齡07年??有较大幅度降低,其中“纺织业”的降幅最为明显.综上所述,纺织业”和“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两部门的产业转移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同时,作为我国受贸易战影响的典型部门,这两部门的产业转??移驱动路径也尤其具有研究价值.??图2两阶段中国区分投人要素的希嗵业m4m?(m4m:中间投人驱动型产业转移)??1800????1600??1400????1200?-??1000????亿??美800??元??600????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1??-]??□?.'iHr.'iiuiar??S??^?I??H??H??0??il?1??11??!??1?%?3?4?S?18??6?f?8?9?10?11??2:?13?14?
220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40卷??图2和图31Q展示了中国11制造业各部门的产业转移价值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两时期,除“其他??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体现为少量转出外,我国制造业所有部门在两类直接产业转移中均实现??产业转移净转人对于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2007-_年,中国制造业所有部门的转移价值量较2_-??2007年均有所增加,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涨幅最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涨幅较为微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纺织业”的涨幅最为微弱,在两时期几乎持平.对于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2007-2014年,??中国几乎所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价值量相比2000-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仅有“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的转移量反向大幅减小,同时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的转移价值量相比2繼〇-齡07年??有较大幅度降低,其中“纺织业”的降幅最为明显.综上所述,纺织业”和“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两部门的产业转移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同时,作为我国受贸易战影响的典型部门,这两部门的产业转??移驱动路径也尤其具有研究价值.??图2两阶段中国区分投人要素的希嗵业m4m?(m4m:中间投人驱动型产业转移)??1800????1600??1400????1200?-??1000????亿??美800??元??600????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1??-]??□?.'iHr.'iiuiar??S??^?I??H??H??0??il?1??11??!??1?%?3?4?S?18??6?f?8?9?10?11??2:?13?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系制约产业转移吗?——“关系嵌入—信任—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J]. 杨玲丽,万陆. 管理世界. 2017(07)
[2]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 彭继增,邓梨红,曾荣平. 经济地理. 2017(01)
[3]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及布局优化[J]. 李然,马萌. 经济问题. 2016(01)
[4]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基于跨国投入—产出分析[J]. 程大中. 经济研究. 2015(09)
[5]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 刘红光,刘卫东,刘志高.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6)
[6]产业转移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研究[J]. 张公嵬,梁琦. 产业经济评论. 2010(03)
[7]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 张少军,刘志彪. 中国工业经济. 2009(11)
[8]集群产业转移中的转移模式与行动特征——基于企业社会网络视角的分析[J]. 符正平,曾素英. 管理世界. 2008(12)
[9]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J]. 陈建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10]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利弊分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促成贸易强国的积极影响与局限性[J]. 宋群. 国际贸易. 2005(08)
本文编号:3618177
【文章来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0,40(09)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图1中间投人驱动型以及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路径图??
220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40卷??图2和图31Q展示了中国11制造业各部门的产业转移价值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两时期,除“其他??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体现为少量转出外,我国制造业所有部门在两类直接产业转移中均实现??产业转移净转人对于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2007-_年,中国制造业所有部门的转移价值量较2_-??2007年均有所增加,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涨幅最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涨幅较为微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纺织业”的涨幅最为微弱,在两时期几乎持平.对于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2007-2014年,??中国几乎所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价值量相比2000-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仅有“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的转移量反向大幅减小,同时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的转移价值量相比2繼〇-齡07年??有较大幅度降低,其中“纺织业”的降幅最为明显.综上所述,纺织业”和“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两部门的产业转移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同时,作为我国受贸易战影响的典型部门,这两部门的产业转??移驱动路径也尤其具有研究价值.??图2两阶段中国区分投人要素的希嗵业m4m?(m4m:中间投人驱动型产业转移)??1800????1600??1400????1200?-??1000????亿??美800??元??600????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1??-]??□?.'iHr.'iiuiar??S??^?I??H??H??0??il?1??11??!??1?%?3?4?S?18??6?f?8?9?10?11??2:?13?14?
220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40卷??图2和图31Q展示了中国11制造业各部门的产业转移价值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两时期,除“其他??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体现为少量转出外,我国制造业所有部门在两类直接产业转移中均实现??产业转移净转人对于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2007-_年,中国制造业所有部门的转移价值量较2_-??2007年均有所增加,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涨幅最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涨幅较为微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纺织业”的涨幅最为微弱,在两时期几乎持平.对于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2007-2014年,??中国几乎所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价值量相比2000-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仅有“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的转移量反向大幅减小,同时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的转移价值量相比2繼〇-齡07年??有较大幅度降低,其中“纺织业”的降幅最为明显.综上所述,纺织业”和“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两部门的产业转移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同时,作为我国受贸易战影响的典型部门,这两部门的产业转??移驱动路径也尤其具有研究价值.??图2两阶段中国区分投人要素的希嗵业m4m?(m4m:中间投人驱动型产业转移)??1800????1600??1400????1200?-??1000????亿??美800??元??600????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1??-]??□?.'iHr.'iiuiar??S??^?I??H??H??0??il?1??11??!??1?%?3?4?S?18??6?f?8?9?10?11??2:?13?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系制约产业转移吗?——“关系嵌入—信任—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J]. 杨玲丽,万陆. 管理世界. 2017(07)
[2]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 彭继增,邓梨红,曾荣平. 经济地理. 2017(01)
[3]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及布局优化[J]. 李然,马萌. 经济问题. 2016(01)
[4]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基于跨国投入—产出分析[J]. 程大中. 经济研究. 2015(09)
[5]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 刘红光,刘卫东,刘志高.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6)
[6]产业转移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研究[J]. 张公嵬,梁琦. 产业经济评论. 2010(03)
[7]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 张少军,刘志彪. 中国工业经济. 2009(11)
[8]集群产业转移中的转移模式与行动特征——基于企业社会网络视角的分析[J]. 符正平,曾素英. 管理世界. 2008(12)
[9]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J]. 陈建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10]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利弊分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促成贸易强国的积极影响与局限性[J]. 宋群. 国际贸易. 2005(08)
本文编号:3618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61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