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达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7 01:13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日益增多、气候逐渐恶化。作为碳排放大国,我国正积极履行着自己的碳减排义务。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工业过程中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与电力的使用使其占总碳排放量的70%左右。因此,要实现碳达峰目标必须抑制工业行业碳排放。通过分析影响工业行业碳排放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情景下工业行业碳排放的变动趋势,对于我国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整合、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电力分摊法与IPCC提供的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2000—2019年我国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选取了8个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运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根据分解结果构造二氧化碳排放关系式,然后根据各学者对过去与未来的研究使用情景分析法构造出基准情景、调控情景与技术突破情景,再将二氧化碳排放关系式与情景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结合,分别对2...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研究
1.2.2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
1.2.3 碳排放达峰预测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2 理论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低碳经济理论
2.1.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
2.2 模型介绍
2.2.1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2.2.2 情景分析法
2.2.3 蒙特卡洛模拟
3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选取
3.2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测算
3.2.1 工业直接二氧化碳排放
3.2.2 工业间接二氧化碳排放
3.2.3 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3.3 中国工业发展现状
3.3.1 工业增加值与投资规模
3.3.2 能源消耗
3.3.3 产出碳强度
3.4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构建
3.5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结果
3.5.1 影响因素分阶段分析
3.5.2 影响因素累积贡献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4.1 模型构建
4.2 情景设定
4.2.1 设定思路
4.2.2 情景描述
4.3 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推进工业能耗总量与强度控制工作
5.2.2 改善投资效率化解过剩产能
5.2.3 深化推进能源改革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不足
5.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12147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研究
1.2.2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
1.2.3 碳排放达峰预测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2 理论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低碳经济理论
2.1.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
2.2 模型介绍
2.2.1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
2.2.2 情景分析法
2.2.3 蒙特卡洛模拟
3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选取
3.2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测算
3.2.1 工业直接二氧化碳排放
3.2.2 工业间接二氧化碳排放
3.2.3 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3.3 中国工业发展现状
3.3.1 工业增加值与投资规模
3.3.2 能源消耗
3.3.3 产出碳强度
3.4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构建
3.5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结果
3.5.1 影响因素分阶段分析
3.5.2 影响因素累积贡献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4.1 模型构建
4.2 情景设定
4.2.1 设定思路
4.2.2 情景描述
4.3 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推进工业能耗总量与强度控制工作
5.2.2 改善投资效率化解过剩产能
5.2.3 深化推进能源改革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不足
5.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12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91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