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与经济绩效
本文关键词: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与经济绩效
更多相关文章: 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 经济绩效 绿色证书交易市场 斯坦科尔伯格模型 横向一体化
【摘要】:在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面临的发电、上网和市场消纳三大主要障碍,而这三大主要障碍的克服,单纯依靠成本优势和技术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进行重大的制度创新。为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消除三大主要障碍,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我国在近期将逐步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RPS)和绿色证书交易系统的建设。基于以上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了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对我国经济绩效的影响机理及效果。首先,本文基于制度变迁、产权、交易费用和经济绩效等理论对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做出了经济解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的中国架构和运行机制;其次,探究了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的经济效应,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探究了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机理;然后,分析了绿电厂商和煤电厂商之间竞争与供需关系及绿证市场和电力市场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构建了基于中国电力市场的博弈模型,系统分析了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效果,探讨了发电厂商的横向一体化行为和收益共享机制。最后,基于我国的实证数据,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模拟仿真出了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的实施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由固定电价制度的财政补贴向政府政策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制度变迁。该制度强制地将绿色证书认定为一种经济品,并将使用绿色证书的合法权利分配给绿电厂商,从而使得绿色证书成为一种产权。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且绿色证书的权利界定和分配是明确的,因此,绿色证书交易将会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②根据我国实际状况,配额比例的上下限应设定为(6.897%,39.300%)。③随着政府提高配额比例,绿电厂商发电量将增大,煤电厂商发电量将减少;供电总量增加,上网电价降低;均衡时的绿证价格上升,绿证的交易数量增加;煤电厂商的利润将减少,绿电厂商的利润将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将呈递减趋势。④厂商勾结后的总利润会增多,且煤电厂商和绿电厂商间根据契约分得的利润比独立行动时的利润多,因此,厂商之间有寻求一体化合作的趋向,以实现利益共享。但厂商间的勾结行为,使得供电总量变少,上网电价升高,社会福利降低,绿证市场失灵,绿证价格不再由市场供需决定。随着政府不断提高配额比例,供电总量降低,上网电价增加,社会福利下降,影响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政府在制度设计时,应防止市场可能出现的勾结行为,对厂商间的勾结行为予以处罚。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 经济绩效 绿色证书交易市场 斯坦科尔伯格模型 横向一体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2-14
- 1.2.2 配额制与绿色证书市场14-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方案及难点16-18
- 1.4.1 研究方案16
- 1.4.2 研究难点16-18
- 1.5 预期成果及创新点18-19
- 1.5.1 预期成果18
- 1.5.2 可能的创新点18-19
- 第2章 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研究19-33
- 2.1 经济解释19-23
- 2.1.1 配额制与制度变迁19-21
- 2.1.2 配额制与产权21
- 2.1.3 配额制与交易费用21-22
- 2.1.4 配额制与经济绩效22-23
- 2.2 中国架构23-27
- 2.2.1 制度环境24-25
- 2.2.2 配额制整体框架25-27
- 2.3 运行机制27-32
- 2.3.1 政策目标27-28
- 2.3.2 配额制构成要素28-30
- 2.3.3 绿色证书交易系统30-32
- 2.3.4 配套政策措施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33-57
- 3.1 经济效应33-35
- 3.1.1 资源配置效应33-34
- 3.1.2 分配效应34
- 3.1.3 技术进步34-35
- 3.2 影响机理的动力学分析35-38
- 3.3 斯坦科尔伯格模型分析38-52
- 3.3.1 问题描述38-39
- 3.3.2 前提假设39-40
- 3.3.3 参数设定40-41
- 3.3.4 模型构建41-52
- 3.4 发电厂商的收益共享机制分析52-56
- 3.4.1 横向一体化模型52-54
- 3.4.2 收益共享合作模型54-56
- 3.5 本章小结56-57
- 第4章 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制对中国电力市场的影响57-62
- 4.1 数据选取与处理57
- 4.2 配额制与经济绩效57-59
- 4.3 横向一体化与经济绩效59-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加速建设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项目[J];电力情报;2000年03期
2 ;国际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桂林举行[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年03期
3 黄金煌;福建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十五”发展思路[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0年01期
4 周光明;中美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美国举行[J];能源工程;2000年03期
5 ;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类扶持政策[J];能源工程;2000年06期
6 ;什么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J];能源工程;2000年06期
7 朱俊生;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J];太阳能;2000年03期
8 ;农村可再生能源国际研讨会在桂林召开[J];小水电;2000年04期
9 ;今后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发展重点[J];电力建设;2001年09期
10 白衫;水电是廉价的可再生能源,极具获利能力[J];江西电力;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岛市可再生能源协会成立[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赵刚;;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关于印发郑州市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4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宿政办发[2009]184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5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桧;钟挺;郑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常见利用形式分析[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俞善庆;;上海可再生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连璞;曹海霞;;完善政策体系 助推山西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A];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洪磊;贾峰;吴克;;德国可再生能源现状及其配套法规建设[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启动[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欣忆;部分国家和组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N];中国电力报;2005年
2 徐清军;英国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胡锦涛主席给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的致辞[N];人民日报;2005年
4 雅俊;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尚需解决一些问题[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5 张楠;财税政策如何助推可再生能源[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董克伟;发展可再生能源避免唱“独角戏”[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钱敏;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化工企业商机何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田春 李月;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刘纯银;科学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记者 刘荣慧;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关政策细则有待完善[N];中国建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璐;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影响的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8 黄s,
本文编号:635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63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