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盈余管理 三一重工 动机 识别方法 治理对策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大背景下,证券市场的作用日益加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的最直接的财务依据,也是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重要基础,它的公允性和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的利益,也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并且,政府的税收也与企业的收益多少有很大关联,正是因为会计盈余如此重要,企业才会想方设法的调节盈余。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在上市公司的实际操作中,更多看到的是其消极作用,它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正常发展,并且使投资者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并且治理此类行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站在注册会计师和监管者的角度,用经验识别法对三一重工进行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并归纳总结了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单个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有迹可循的,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来进行识别,比如关注关联交易、关注会计估计的变更,关注大额的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等等,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对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在结论中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细化会计准则,加强监管,不让企业有可乘之机,并呼吁我国资本市场监管者的重视,以期监管者能够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更大的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盈余管理 三一重工 动机 识别方法 治理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06.7;F426.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目的9-10
- 1.1.3 研究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15
- 1.2.1 盈余管理的定义10-11
- 1.2.2 盈余管理的动机11-12
- 1.2.3 盈余管理的识别12-13
- 1.2.4 盈余管理的治理13-14
- 1.2.5 文献评述14-15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16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本文的创新点16-17
- 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外部环境17-26
- 2.1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17-19
- 2.1.1 委托代理理论17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17-18
- 2.1.3 契约理论18
- 2.1.4 成本效益理论18-19
- 2.2 盈余管理的动机19-20
- 2.2.1 政治成本动机19
- 2.2.2 报酬契约动机19-20
- 2.2.3 融资动机20
- 2.2.4 纳税动机20
- 2.3 盈余管理的制度环境20-23
- 2.3.1 会计准则与法律环境21
- 2.3.2 监管体制21-22
- 2.3.3 道德环境22-23
- 2.3.4 外部审计环境23
- 2.4 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23-26
- 2.4.1 特殊项目关注法23-24
- 2.4.2 附注分析法24
- 2.4.3 趋势分析法24-25
- 2.4.4 动机识别法25
- 2.4.5 剔除法25-26
- 3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案例分析26-42
- 3.1 三一重工背景分析26-27
- 3.1.1 公司简介26
- 3.1.2 行业状况26-27
- 3.2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识别27-30
- 3.2.1 行业竞争下的业绩追逐27-28
- 3.2.2 企业变动、业绩下滑的压力28-29
- 3.2.3 收购承诺29
- 3.2.4 动机识别方法小结29-30
- 3.3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手段与识别30-38
- 3.3.1 变更坏账计提比例30-31
- 3.3.2 持续获得政府补贴31-33
- 3.3.3 过激的销售收入确认政策33-34
- 3.3.4 关联交易34-35
- 3.3.5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识别方法小结35-38
- 3.4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后果38-40
- 3.4.1 剔除盈余管理后的利润38
- 3.4.2 进行盈余管理后几年的利润趋势38-40
- 3.5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案例小结40-42
- 4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42-44
- 4.1 研究结论42
- 4.2 建议42-43
- 4.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敏;合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探析[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5年03期
2 傅太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4期
3 王雷;李践伟;郑继红;;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探析[J];经济纵横;2006年15期
4 卢静;包育红;;制度安排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5 谢瑜;;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分析[J];财政监督;2007年02期
6 杨成文;成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基于企业伦理理论的视角[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5期
7 丁玫;;试析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8 李琴;李文耀;;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0期
9 孙佑石;;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6期
10 张泽波;;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陈韶君;;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透视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杨成文;成丽;吴涛;;基于企业伦理理论的盈余管理行为初探[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贺欣;刘青;;限售股解禁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郭荟;;税务成本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何威风;;管理者晋升动机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邓德军;周仁俊;;控制权转移的制度背景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8 孙彩;;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例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景文;许育瑜;;两税合并、盈余管理与分析师预期[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许永声;;盈余管理的投机与信息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晶磊 新疆昌吉公路管理局;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N];中国审计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辽宁;税收成本约束下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南晓莉;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与判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周茂春;CFO职业生涯考虑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杨秀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市场反应检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艾林;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呈祥;上市公司IPO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青;盈余分布断层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季清清;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裴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秋艳;事务所声誉对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抑制作用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张倩;盈余管理与债务融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
本文编号:690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69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