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规范化化八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6-07-17 10:03

  本文关键词: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规范化八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

一、我国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从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都可以看出,该专业的毕业生大都从事企业实际管理工作,培养目标上突出的是应用性和操作性,即具有在生产或经营第一线从事实际经营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要求比一般文、理科专业要高,管理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加强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设。

根据沈爱华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9所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国内高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考核等方面上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

长时间以来,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计划,只是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而存在,其教学计划的安排也只是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2.实践教学一般都被平均分配到四个学年中,内容上因其时间跨度而缺乏内在联系,显得零散,敷衍了事,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无帮助。

3.缺乏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指标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中,缺乏合理的考核指标,以考核者的主观意志为主要依据,考核存在很大随意性,欠规范。

4.考核方法单一

实践教学一般都由实习老师带队,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习单位、学生不参与,而教师作为考核唯一主体,导致考核存在很大片面性。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客观体现,用人单位不能客观、直观的了解到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缺乏评价依据,严重的话甚至会使得学生在就业竞争中丧失应有的竞争力,影响就业。



(一)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在创新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前,我们有必要参照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及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并结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和地域特色,依照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在运行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时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以学生需要、学生能力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为焦点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企业经营运作管理能力的实际需要开展教学;在内容上,传授学生以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拓展学生能力;在形式上,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并根据不同形式安排不同老师,使学生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

2.开放性原则

实践教学应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本专业人才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发展,积极学习国外著名的成功案例,吸取其宝贵经验。同时走校企结合的路子,通过双方合作,不仅学校获得了优秀的实习基地,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增加了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企业也获得了良好的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熏陶,实现双赢。

3.系统化和过程管理原则

系统化原则,就是要注意整个管理实践教育培养模式中各门课程、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实现环环相扣,优势互补。同时也要考虑到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传统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过程管理原则,就是要注意整个实践教育过程的管理,保证在实践教学全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部门各项工作全部到位,这样才能有序有效开展每项活动,保证实践教育的全程性、服务性、持续性。(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实践基础

国外先进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实践基础,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教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1.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国外高校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整个课程设置都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日本的大学注重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与研究的过程中来,教师常给出一些课题供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就此发言,教师只进行总结和指导。美国大学的课程类型多样,有演讲课、实验课、个案研究、模拟法庭等等, 课程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个人倾向选择角色和工作任务,从而调动了每位学生的探索和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模拟或真实的情境。

在教学设计上,国外高校主要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重视案例教学,学校对某一公司进行全面调查,将企业情况写成个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其观点最后形成经营方面的文件,反馈给公司,有建树的建议还会被高价出售。

2.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成长的见习—实习模式

见习—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尽快适应社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国外高校重视见习—实习的开展。法国高等商业学校实行“学徒制”,即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从二年级开始在企业里接受两年培训。俄罗斯和德国都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较长实习时间,本科五年教学计划中安排了24周的实习时间,及时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习期满,获得企业的鉴定才能得到学分。法国改变了把实习放在最后学习阶段的做法,实行不间断实习制度,包括每周三到四个小时的责任实习。俄罗斯则将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一年级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

3.产学合作模式

国外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产学结合就是其中一个有力举措。产学合作模式,是指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协作关系。在美国,产学合作的主要方式是,企业提供资金和课题项目,大学提供研究人员研发,产生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成生产力。英国大学参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专利转让,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工业产品;创办科技园,将科研成果向市场和商界转移,并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机会。

三、探讨和实践农科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一)以案例教学为改革突破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的功效日益为我国管理教育界所认同。但是由于受考试制度等的束缚,整个教育教学制度没有大的改变,案例教学方法始终没有适合自己茁壮成长的土壤,使得工商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修修补补而已。同时由于我国大学教育目标与大学案例教学的导向不一致,加之还存在案例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落后、又缺少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师资、教学案例材料选择上的不适应性问题等许多不足之处。为此,笔者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1.合理定位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目标。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加快,工商管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基于管理人才就业的方向,对工商管理教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是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体系建立的关键。工商管理教育应当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其未来就业的三大主要方向是:管理研究与咨询工作、企业管理实务工作 (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计划、市场营销等)、管理培训工作(在企业内外从事管理传播和员工培训工作)。这些工作不但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更要求他们具备强有力的创新能力。

2.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师资是提高培训质量,创立培训声誉的重要保证,适应时代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措施:一是由有经验的教师传授经验,主要是通过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二是通过组织综合性的案例课程,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门课程中分别主持不同案例的学习,提供借鉴不同教学风格的机会,提高教学水平;三是鼓励教师通过编写案例提高案例教学的能力;四是通过加强环境建设,创造条件,选送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行深造,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聘请有国际化经验的教师担纲教学重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

3.精选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专业学位教育必须加强案例教学。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案例材料,其科学性、适用性的把握至关重要。目前公开出版的案例虽然不少,但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现成案例还是比较缺乏。因此,高校需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整合、采集典型案例系列,出版自成体系的案例资料,这样才能收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4.建立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案例教学工作常常属于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因而,如果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尝试案例教学的人便会变得少之又少, 这也是中国MBA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比例偏少的深层原因。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如对实施案例教学的老师给予奖金或优先评职称的奖励。

5.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是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获取学习和工作共同体的心理体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建,建立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即学习共同体,将学生置身学习的交互情景中,学习和讨论有分工、有交流、有合作,共同探究问题,获取不同的答案。与此同时,各学习小组可将所获得的学习、探讨结果进行交流与分享,进行相互示范与指导,通过共同的学习,构建知识、技能学习的共同体,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处理问题,学会合作。

(二)通过改革“四大课程模块”、“四大教学要素”和运用“四大教学手段”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管理问题,即具备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提出改革“四大课程模块”、“四大教学要素”和运用“四大教学手段”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从而构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

1.四大课程模块。建立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四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管理技术学习模块和实践环节锻炼模块,将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四大课程模块:管理知识学习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管理技术学习模块和实践环节锻炼模块。

2.四大教学要素。(1)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技能。(2)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企业研究”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企业横向课题、从事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一支“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三合一”外聘师资队伍。聘任多位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使其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3)编写管理实务:培养教师编写案例的技巧和能力;组织教师编写有关本国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务的案例。(4)管理实践能力平台: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组建“商贸论坛”,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加校级、省级的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与多家企业联系,建立高质量、高水准、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3.四大教学手段:(1)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讨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案例角色模拟、案例课堂演讲、案例辩论等,提高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2)管理问题分析与实习报告。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多门应用性强的“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一门实用性的管理技术,解剖一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在多家公司建立实习基地,每年暑假选派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设立案例调研基金,由相关教师带队,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赴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3)企业家论坛。设立企业家论坛,邀请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针对经济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通过课程讲座,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就课程的某一部分到课堂作专题讲座、讲解案例背景并参加案例讨论;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和探讨自己以往的管理问题、经验与教训,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与经验的分享。(4)管理决策模拟和竞赛。开设《管理决策模拟》课程,建立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两大赛制度,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管理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沈爱华.论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51.

[2]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21(1):52-56.

[3]马万民.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4]范徵.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规范化八个问题[J].教学研究,2004,(1).

[5]刘海燕.对工商管理案例教材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3).


  本文关键词: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规范化八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2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72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