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灰色系统神经网络的中国低碳能源供需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4 01:29

  本文关键词:基于灰色系统神经网络的中国低碳能源供需形势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低碳能源 能源供需 灰色系统 BP神经网络


【摘要】:利用灰关联理论分析低碳能源的供需关系,通过构建GM(1,1)模型对中国低碳能源的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运用BP神经网络对低碳能源的需求量进行进一步的对比预测。研究表明,水电的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核电,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相对较弱;核电和水电的供需影响因子构建的GM(1,1)模型与可再生能源相比较为稳定,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要略低于灰色系统的预测值;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将呈现增长的趋势,核电的消费量要略高于其生产量,这种局面将在2025年得到扭转,水电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稳定、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将高于其生产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差距会扩大。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关键词】低碳能源 能源供需 灰色系统 BP神经网络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ZH107)
【分类号】:TP183;F426.2
【正文快照】: 1引言传统化石燃料的燃烧在给人类带来能源并创造了工业文明的同时,也使得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指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由于我国资源禀赋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凡生;李美莹;;组合模型在能源需求预测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2 占明珍;杨艳琳;;低碳经济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生态经济;2012年04期

3 张欢;成金华;;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J];管理学报;2011年07期

4 武英涛;王克强;;上海市能源需求预测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5 李保明;余航;;台湾能源供需特征与两岸能源合作分析[J];台湾研究;2010年02期

6 陈海嵩;;日本能源供需现状及能源结构演变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9年05期

7 克里斯托弗·费雷文;尹小健;;低碳能源:世界能源革命新战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8 李亮,孙廷容,黄强,张双虎,肖志娟;灰色GM(1,1)和神经网络组合的能源预测模型[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珏峗;姚轲;徐旭东;南莹浩;;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煤炭需求量预测[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吕连菊;阚大学;;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PSTR模型[J];软科学;2016年12期

3 吴磊;刘俊稚;孙静亚;;基于Matlab的灰色-BP组合模型对海水水质的预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年11期

4 汪泽波;;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动态冲击效应——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9期

5 魏博文;熊威;李火坤;彭圣军;徐镇凯;;融合混沌残差的大坝位移蛙跳式组合预报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年09期

6 张莉;杨德平;张虹;;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系统构建研究[J];生态经济;2016年07期

7 杜强;;21世纪以来台湾地区能源政策发展评析[J];亚太经济;2016年02期

8 刘扬;;资源循环住宅理论溯源[J];华中建筑;2015年11期

9 郭文;孙涛;;城镇化对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及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10 李强;魏巍;;能源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其效应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涵;杨普容;成金华;;基于Matlab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2 孙涵;成金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郭亚军;马凤妹;董庆兴;;无量纲化方法对拉开档次法的影响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4 陶阳威;孙梅;王小芳;;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中国能源需求预测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5 刘爱芹;;基于组合模型的能源消费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1期

6 索瑞霞;王福林;;组合预测模型在能源消费预测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18期

7 高岩;周德群;刘晨琛;;基于指数型新弱化缓冲算子的能源需求预测[J];管理学报;2010年08期

8 白积洋;;经济增长、城市化与中国能源消费——基于EKC理论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10年07期

9 周扬;吴文祥;胡莹;刘秀香;;基于组合模型的能源需求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10 刘嘉;陈文颖;刘德顺;;中国能源服务需求预测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低碳能源技术”内涵简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低碳能源[J];工具技术;2010年03期

3 杜祥琬;;对中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庞晓华;;未来十年全球低碳能源市场将快速增长[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0年11期

5 陈光祖;;低碳能源的应用是本世纪汽车产业的方向[J];汽车与配件;2008年23期

6 杜祥琬;;低碳能源战略——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01期

7 ;多管齐下 大力发展低碳能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02期

8 本刊编辑部;;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低碳能源[J];华北电力技术;2010年03期

9 弗劳柯·厄本;;向低碳能源转型以缓解气候变化——以中国、印度为例[J];城市观察;2010年02期

10 ;我国将大力发展低碳能源[J];电力技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志杰;吴方之;;发展西藏地热电力 低碳能源大有可为[A];中国地热能:成就与展望——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姜子英;;核电在我国未来低碳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十一章)[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文清;低碳能源实验室成立[N];新清华;2008年

2 安蓓;发展低碳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安蓓;低碳能源: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4 安蓓;低碳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N];物资信息报;2005年

5 丰捷;清华大学成立低碳能源实验室[N];光明日报;2008年

6 晏国政邋陈忠华;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成大势所趋[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晏国政邋陈忠华;高排放时代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大势所趋[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记者 杨晨光;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建低碳能源大学联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周襄楠 李含;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共建低碳能源联盟[N];新清华;2009年

10 驻京记者 王乐;“低碳能源大学联盟”在京成立[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彬;北京市低碳能源综合评价模型与2030年能源战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政策对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灿伟;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云峰;基于EPE模型的提升低碳能源价格市场竞争力的政策选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8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908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