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增长视角的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绿色增长视角的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增长 资源型区域 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效率 DEA方法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后时代,“再工业化”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和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我国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大多采用资源导向型战略,普遍存在资源依赖度高、产业结构初级化、技术创新能力低等问题。面对外资回流、技术封锁和出口压力增大等日益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依托技术创新,转变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已成为必然。本文从绿色增长视角出发,依托两阶段技术创新理论和工业企业特质性,将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阶段,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特点,分别构建投入产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能耗效益和环境效益纳入评价框架内,基于DEA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构建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有:(1)将山西、黑龙江、陕西、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七个省份作为资源型区域代表,分析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普及度、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现状以及伴随的资源环境绩效。(2)利用CCR模型测算2008-2013年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找出当前投入与最高效率投入差距;纵向分析效率变动,探究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及变化趋势;横向比较分析全国各个创新单元技术创新效率,以便公正客观评价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其存在的差距。(3)以技术开发效率值和技术转化效率值作维度,以各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为参考线,将全国各省份技术创新效率分为“双低型”、“低高型”、“高低型”、“双高型”四种类型,并进一步判定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类型。(4)选取一个完整的投入产出过程,基于投入主导型的BCC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一步厘清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根源。研究发现:(1)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呈现“三低两高”的特征,即“创新活动开展普遍度低、创新投入低、创新产出低”,但“能耗高、排放高”。资源型区域70%以上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属于“双低型”,面临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双低的困境,分别为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和宁夏。(2)对技术创新效率进一步分解发现,资源型区域绝大部分地区两阶段的规模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但技术创新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都较低,且后两者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对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而言,纯技术效率过低是导致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今后技术创新调整的重点应是提升纯技术效率。依据研究结论,本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论文首次将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的主体,从两阶段创新理论出发,将创新的价值实现过程细分为两次相互关联的投入产出过程,并将能耗效益和环境效应纳入评价框架内,实现对现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对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进行评价,进而寻找差距、挖掘潜力、厘清效率低下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创新能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资源型区域正确制定和实施政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绿色增长 资源型区域 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效率 DEA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9
- 1.1 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11-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7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6
- 1.3.3 技术路线图16-17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7-19
- 1.4.1 研究的重点17
- 1.4.2 研究的难点17-18
- 1.4.3 研究的创新点18-19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19-27
- 2.1 相关理论19-22
- 2.1.1 两阶段技术创新活动框架19-20
- 2.1.2 熊彼特创新理论20-21
- 2.1.3 技术创新理论21-22
- 2.1.4 企业创新主体论22
- 2.2 文献综述22-27
- 2.2.1 关于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22-23
- 2.2.2 关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23-24
- 2.2.3 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24-25
- 2.2.4 对已有研究简评25-27
- 3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问题27-39
- 3.1 资源型区域的界定及特征分析27-30
- 3.1.1 资源型区域的界定27-28
- 3.1.2 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28-30
- 3.2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现状与问题30-38
- 3.2.1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普及度分析30-33
- 3.2.2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与问题33-34
- 3.2.3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现状与问题34-35
- 3.2.4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环境绩效现状与问题35-38
- 3.3 小结38-39
- 4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模型39-47
- 4.1 评价方法39-42
- 4.1.1 CCR模型39-40
- 4.1.2 BCC模型40-42
- 4.2 评价指标体系42-47
- 4.2.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42-43
- 4.2.2 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框架43
- 4.2.3 技术开发阶段投入产出指标43-45
- 4.2.4 技术转化阶段投入产出指标45-47
- 5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47-65
- 5.1 数据来源及说明47
- 5.2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47-55
- 5.2.1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评结果48-49
- 5.2.2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变化趋势分析49-52
- 5.2.3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分析52-55
- 5.3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组合类型分析55-58
- 5.3.1 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组合的空间聚集情况分析55-57
- 5.3.2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组合类型57-58
- 5.4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来源分析58-65
- 5.4.1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BCC模型测算结果及分析58-60
- 5.4.2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60-62
- 5.4.3 资源型区域DEA无效决策单元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分析62-65
- 6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65-71
- 6.1 结论65-67
- 6.2 政策建议67-69
- 6.2.1 对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的建议67-68
- 6.2.2 对资源型区域政府的建议68-69
- 6.3 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75-83
- 致谢83-8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0-1999)[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虞晓芬,李正卫,池仁勇,施鸣炜;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现状与原因[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3 金镝;孙立新;;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3期
4 张清辉;王建品;;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回顾与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01期
5 赵兰香;知识、决策与技术创新效率[J];科学学研究;1999年04期
6 戴学来,董正英;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效率比较[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4期
7 钱燕云;中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和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2期
8 戴学来,董正英;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效率比较[J];科技导报;2003年03期
9 黄鲁成;张红彩;;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10 黄鲁成;张红彩;;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琨;何志毅;;国家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估与比较2000-2010[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雷善玉;魏艳丽;;辽宁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谢小燕;褚淑贞;;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差异与空间趋同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α趋同实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江兵;杨彬;刘薇;;基于DEA模型簇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云;赵文;;国外大型军工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杨恩泉;;基于DEA的国外先进航空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绍兴县委党校 沈海风;以科技创新推进中小企业转型[N];绍兴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奇;中国省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肖仁桥;价值链与技术差距视角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隋广琳;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邹鲜红;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林云;技术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郑坚;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的改进DEA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帅;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姜姝;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常玮玮;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袁雪;京沪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张静萍;基于绿色增长视角的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周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胡加峰;造纸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蓉;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袁勇;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丹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0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91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