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的工业化进程评价研究——以安庆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区域的工业化进程评价研究——以安庆市为例
【摘要】:在综合当前国内外有关工业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霍夫曼系数、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和人口城市化率五个方面指标构建区域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体系,并实证研究得出安庆市近五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尚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期的结论,同时给出两条建议,为加快实现安庆"工业强市"战略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二工厂;
【关键词】: 工业化 评价指标体系 安庆市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推进区域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刚认为,工业化是一场包括工业发展和农业改革在内的要驱动力。加快发展工业化的前提是对工业化进程做出客社会生产力的变革[1];从资源配置转换角度,工业化是将观评判,衡量地区工业化程度是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资源配置的主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佳贵;钟宏武;;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J];开发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崔东;高倩;;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6期
2 高瑜;;西北五省区工业结构变动的测度及实证分析[J];市场论坛;2016年07期
3 李雷;陈娜;;甘肃省工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5年16期
4 甄江红;李灵敏;何孙鹏;罗莎莎;;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响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11期
5 赵伟光;敬莉;;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入与西北五省经济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经验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年02期
6 胡铭焓;;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陕西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陕西工业化阶段的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7 邓青;王玉燕;;西部省份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8 甄江红;贺静;李灵敏;;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工业化进程演进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4年03期
9 甄江红;贺静;陈芸芸;李灵敏;;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与演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2期
10 陈晓艳;张玉祥;;加快新疆工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2 陈佳贵,黄群慧;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国情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袁志刚,范剑勇;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4 吕政,郭克莎,张其仔;论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1期
5 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的工业化处于哪个阶段[J];经贸导刊;2002年01期
2 雍红月,李松林;谈工业化概念及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J];内蒙古统计;2002年02期
3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2年01期
4 张鹏,李宗强;对陕西所处工业化阶段问题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03年11期
5 侃坦;全面、准确理解工业化[J];企业活力;2003年11期
6 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辽宁经济;2003年04期
7 王行伟;谈城镇化对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意义[J];理论界;2003年03期
8 葛金田,王昊;创新——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出路[J];科学与管理;2003年06期
9 郑文,邹德文;我们距离新型工业化有多远[J];政策;2003年04期
10 何晓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对策[J];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友;;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肖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融合方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琴;赵娜;;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路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曾国强;;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泓;;论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及路径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渝中;施庆华;栾玉琴;;云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模式研究[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清明;欧绍华;刘善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株洲“两型”产业发展[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建平;;我市工业化现状及产业发展战略[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伞锋;中国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路途漫长[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苏福功;深入理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N];河南日报;2001年
3 史永铭;新型工业化解析[N];中国信息报;2003年
4 鄢来雄;工业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阳 见习记者 李文解;方向新:力促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最大互动[N];湖南经济报;2006年
6 厦门大学教授 胡培兆;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N];扬州日报;2007年
7 周叔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8年
8 伞锋;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影响工业化方向[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惠贞 林X;聆听工业化的足音[N];闽南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倪涛 李凉 孙健 吴刚 车斌;非洲工业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昕;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冀纯堂;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董建锴;陕西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宋帕婉;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广;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龚维;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及区域比较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3 李睿;工业贷款对重庆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崔美丽;山东省工业化时空差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白慧;三峡库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李砂;CD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邵维蔺;兵团十三师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章梅;内蒙古工业化进程对环境影响的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年
9 虞晓庆;中国去工业化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廖宗义;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2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93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