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食用菌的出口贸易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国际食用菌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食用菌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创汇农产品之一。福建省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产区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福建省食用菌的出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在辉煌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问题,例如遭遇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不断增多、规模化水平不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知名品牌少、出口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甚至导致了福建省食用菌的出口规模在近几年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整个福建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说明了福建省食用菌出口总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得出福建省食用菌出口近几年来有所下降,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出口品种较单一,出口平均单价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单位附加值不高;并利用相关竞争力评价指标对福建省食用菌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同时与其他食用菌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得出福建省食用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均较高,说明福建省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同时发现荷兰依旧是福建食用菌的较强竞争对手。接着,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实证分析了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及变动的影响因素,得出规模效应的影响是最大的,对福建省食用菌的出口具有推动作用;竞争效应、交叉效应等的作用不稳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影响。最后,本文先分析了影响福建食用菌竞争力的价格、质量、品牌这3个因素,然后结合前文分析得出的福建省食用菌出口实际情况,提出提升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食用菌质量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
【关键词】:福建省 食用菌 出口竞争力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52.62;F426.8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1、导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4
- 1.2.1 国外研究动态11-12
- 1.2.2 国内研究动态12-14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14
- 1.3 研究内容14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5
- 1.4.1 研究方法14-15
- 1.4.2 技术路线15
- 2、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研究相关概念界定和主要理论概述15-18
- 2.1 出口竞争力概念的界定15-16
- 2.2 出口竞争力的主要理论概述16-18
- 2.2.1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16
- 2.2.2 竞争优势理论16-17
- 2.2.3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17-18
- 3、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现状与出口竞争力指标分析18-31
- 3.1 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现状19-28
- 3.1.1 总体规模及发展趋势19-20
- 3.1.2 产品结构20-23
- 3.1.3 市场结构23-28
- 3.2 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28-31
- 3.2.1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28-29
- 3.2.2 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29-30
- 3.2.3 贸易竞争力指数30-31
- 4、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实证研究31-37
- 4.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基本形式31-32
- 4.2 数据说明32-34
- 4.3 实证分析34-37
- 5、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37-39
- 5.1 价格因素37-38
- 5.2 质量因素38-39
- 5.3 品牌因素39
- 6、提高福建省食用菌出口竞争力政策建议39-41
- 6.1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40
- 6.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40
- 6.3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食用菌质量水平40-41
- 6.4 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41
- 7、研究展望41-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45-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清秀 ,曾希柏,王安;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年06期
2 葛珍;提高科技含量 壮大食用菌产业——对民乐县食用菌生产的几点思考[J];甘肃农业;2003年07期
3 张桂香;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之我见[J];甘肃科技;2004年09期
4 李天伦;;甘肃省启动食用菌星火富民工程[J];小康生活;2005年12期
5 高志峰;;甘肃启动食用菌星火富民工程[J];食用菌;2006年01期
6 ;青岛市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J];中国农业信息;2006年09期
7 张扬;;用科技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J];科技潮;2007年02期
8 张正;;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9 万鲁长;;北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种养;2008年01期
10 彭增明;曹学文;蔡月彩;曹湛才;庄必海;;我国食用菌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J];广西热带农业;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显;丁兴民;;青岛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2 冀俊强;;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及对策[A];中国菌物产业与科技研讨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学谦;魏海龙;付立忠;吴庆其;李海波;孙敏华;朱光权;彭华正;金群英;;食用菌有毒有害物质及控防技术研究进展[A];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王秀杰;刘志强;韩继明;杨晓峰;;兴安盟食用菌的发展优势与对策[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铁朝;通占元;;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实践及探讨[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姜若勇;庄建新;王华东;;沭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陈淑钦;;临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2011临沂市重点学术研究成果[C];2011年
8 李桂兰;张广友;;关于苍山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报告[A];2011临沂市重点学术研究成果[C];2011年
9 刘宏;兰岚;兰良程;;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新华;吴庆其;;丽水莲都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A];2006浙江林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华 刘德瑞;柳溪乡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N];承德日报;2009年
2 记者 崔璀 通讯员 任迎春 谭晓丽 杨爱红;食用菌加工技术成莲都菇农“必修课”[N];丽水日报;2010年
3 陈勤 吴召冲;重点打造国家级食用菌产业“一园三中心”[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王仁庆 晋城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晋城市食用菌协会会长;以科技为支撑引领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N];太行日报;2011年
5 柳发龙 赵建春 杨锡平;马龙做大食用菌产业[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6 记者刘琴;全国食用菌技术观摩及培训会议召开[N];中国食品报;2012年
7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食用菌:富农产业的后起之秀[N];农民日报;2013年
8 戴燕;南陵建设食用菌产业大县[N];安徽日报;2004年
9 记者 王木善;“入世”有利食用菌发展[N];福建科技报;2000年
10 县报道组叶名颉郑水松通讯员翁埔垣;遂昌五万农民种食用菌致富[N];浙江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兰良程;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韩俊榕;甘肃省永昌县农户懫纳食用菌立体栽培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薛增伟;广灵县食用菌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杜园;易县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韩sト,
本文编号:935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93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