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模型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模型及应用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煤炭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煤炭的大量输出有力的支撑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但同时也伴随着接连不断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严重限制了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乃至经济建设的进程。虽然党和政府长期关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并辅以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对煤炭企业突发事故的产生原因和演化机制的理解不透彻,硬件上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软件上管理者缺乏应急管理基本理念的认知,没有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行时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受到施工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具有十分明显的开放性和敏感性,来自任何方面的微小的干扰都有可能对安全施工进程造成巨大的影响,为此必须对该系统的脆弱环节提前预警,降低脆弱性防范危险源,将发生矿难的概率降到最低,提高煤炭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为此建立一个能适用于我国煤炭企业的脆弱性影响因子识别方法和预警模型是十分必要的,且预警结果还能为决策者、管理者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指明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和广泛的资料收集,对当下煤炭企业应急管理水平和存在的制约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煤炭企业进行脆弱性预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归纳了脆弱性相关理论,依靠相应的方法论,全面分析了人、物、管理和环境四大方面的脆弱性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和阐述,为了避免漏项错项,将管理因素归入人的因素当中,建立了三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五个二级指标的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客观权重,熵值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用拉格朗日函数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结合了两种赋权方法各自的优势,尽可能保证权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用可拓学原理,构建了以物元和关联函数为核心的可拓预警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以山西XX煤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专家打分和数据收集等方法获得原始数据,借助Excel软件计算出2011年至2015年该企业的脆弱性安全预警等级的关联度,结果显示:矿区的综合脆弱性不稳定,多数时间处于轻警状态,需要进一步从多方面进行提升。矿区的人员脆弱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警惕;物资脆弱性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巩固;环境脆弱性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应用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说明该预警模型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根据预警结果,提出了如何针对性降低煤炭企业脆弱性的建议。论文的创新点在于:(1)采用综合权重法,计算权重时将主客观因素都充分考虑在内,力求结果符合实际;(2)引入了脆弱性的概念,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经营危险源,利用科学的煤炭企业脆弱性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更加清晰的认识存在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其防控能力,保障安全施工。
【关键词】:煤炭企业 可拓学 脆弱性 预警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31
- 1.1 立论背景及意义11-17
- 1.1.1 立论背景11-15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5-17
- 1.2 应急管理研究现状17-2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7-2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20-25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25-2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26-31
- 1.3.1 研究内容26-27
- 1.3.2 研究思路27
- 1.3.3 研究方法27-28
- 1.3.4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28-31
- 2 相关理论31-41
- 2.1 系统理论31-32
- 2.2 事故致因理论32-33
- 2.3 风险理论33-34
- 2.3.1 风险的概念33
- 2.3.2 风险的特征33-34
- 2.4 突发事件相关理论34-35
- 2.4.1 突发事件定义34
- 2.4.2 煤炭企业突发事件34-35
- 2.5 应急管理相关理论35-37
- 2.5.1 应急管理定义35
- 2.5.2 应急管理流程35-36
- 2.5.3 煤炭企业应急管理系统36-37
- 2.6 脆弱性理论37-41
- 2.6.1 脆弱性的基本概念37-39
- 2.6.2 脆弱性的属性39-41
- 3 煤炭企业应急管理发展现状分析41-47
- 3.1 我国煤炭企业应急管理发展现状41-43
- 3.1.1 应急预案现状41-42
- 3.1.2 技术及设备现状42
- 3.1.3 信息管理系统和模型现状42-43
- 3.2 我国煤炭企业当前问题及分析43-47
- 4 煤炭企业脆弱性分析47-55
- 4.1 煤炭企业脆弱性内涵47-48
- 4.2 煤炭企业脆弱性影响因素辨识48-50
- 4.2.1 煤炭企业脆弱性影响因素识别原则48-49
- 4.2.2 煤炭企业脆弱性影响因素识别过程49-50
- 4.3 煤炭企业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50-55
- 4.3.1 人员因素51-52
- 4.3.2 环境因素52
- 4.3.3 组织管理因素52-53
- 4.3.4 物资因素53-55
- 5 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指标体系确立及构建模型55-71
- 5.1 可拓学基本原理和思路55-59
- 5.1.1 可拓物元57-58
- 5.1.2 经典域物元58
- 5.1.3 节域物元58
- 5.1.4 关联度和关联度函数58-59
- 5.2 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指标确立59-65
- 5.2.1 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指标体系设计思路59-60
- 5.2.2 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和内容分析60-65
- 5.3 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指标权重确定65-67
- 5.3.1 因子分析法确定客观权重65
- 5.3.2 熵权法确定主观权重65-66
- 5.3.3 确定综合权重66-67
- 5.4 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模型的建立67-71
- 5.4.1 建立物元矩阵67
- 5.4.2 指标归一化处理67
- 5.4.3 确定经典域67-68
- 5.4.4 确定节域68
- 5.4.5 选取待评物元68
- 5.4.6 确定关联度函数及综合关联度68-69
- 5.4.7 确定安全等级和等级变量特征值69-71
- 6 煤炭企业脆弱性可拓预警模型应用71-91
- 6.1 山西XX煤矿简介71
- 6.2 山西XX煤矿脆弱性可拓预警71-91
- 6.2.1 确定权重71-78
- 6.2.2 优化指标分级标准78
- 6.2.3 指标无量纲化78-79
- 6.2.4 确定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79-80
- 6.2.5 关联度和级别变量特征值计算80-89
- 6.2.6 结果分析89-91
- 7 降低煤炭企业脆弱性的建议91-95
- 7.1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建设91-92
- 7.2 煤炭企业物资管理92-93
- 7.3 施工环境建设93-95
- 8 结论与展望95-97
- 8.1 研究结论95-96
- 8.2 研究展望96-97
- 参考文献97-101
- 附录101-103
- 致谢103-10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中;吴立云;景国勋;;基于可拓理论的综采工作面安全性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丽梅;杜守军;刘卫然;;基于可拓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3 安玉伟;姜云;;基于可拓关联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J];金属矿山;2008年11期
4 徐圆;朱群雄;;基于可拓理论的过程工业智能操作优化方法及应用[J];化工学报;2009年10期
5 李静宜;王秀举;慕庆国;;以可拓理论为基础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煤炭;2009年10期
6 安永林;彭立敏;张运良;王薇;;小城镇灾害易损性可拓评估的原理和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7 杨帆;张彩丽;;可拓诊断算法及其应用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朱群雄;宣达婧;;基于可拓论的信息仓库建模[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年01期
9 陈伟珂;王兴华;;安全事故诊断与警情监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21期
10 叶广仔;李卫华;张希花;;防治空气污染的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研究与实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沛沛;李华波;杜宇杨;;基于可拓理论的作战辅助决策技术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2 张珏;张s,
本文编号:969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96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