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0:17

  本文关键词: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天津市 先进制造业 基地建设 对策


【摘要】:天津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我国传统的工业城市。近些年来,国家更是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已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赋予天津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而“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为天津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条件。天津应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利用好政策优势,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区域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通过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项目支撑,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力求为天津市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对区域增长极理论、城市群理论和区域内分工合作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回顾的基础上,对天津如何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从中得出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其次分析了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和特点,设计出一套评价标准体系,并提出技术创新、投资、聚集效应、人力资本等因素都会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后总结了天津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诸如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环境恶劣等问题,分析了基地建设的优势与条件。最后,在了解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点,立足实现着眼总体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天津市 先进制造业 基地建设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0-12
  • 二、相关理论基础12-15
  •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12-13
  • (二) 城市群理论13-14
  • (三) 区域内产业分工合作理论14-15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15-19
  • (一) 关于先进制造业的文献综述15-16
  • (二) 关于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建设的文献综述16-18
  • (三) 关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文献综述18-19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创新之处19-20
  • 第二章 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及基地建设发展状况与经验借鉴20-25
  • 一、国内先进制造业及基地建设发展状况和经验借鉴20-21
  • (一) 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20
  • (二) 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20-21
  • 二、国外先进制造业及基地建设发展状况和经验借鉴21-23
  • (一) 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21
  • (二) 德国工业4.0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21-22
  • (三)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借鉴22-23
  • 三、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发展及基地建设的经验启示23-25
  • 第三章 先进制造业及基地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25-29
  • 一、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及特点25-26
  • (一) 先进制造业及其基地的内涵25
  • (二) 先进制造业及其基地的特点25-26
  • 二、先进制造业及其基地的评价体系26-27
  • 三、先进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分析27-29
  • (一) 技术进步因素分析27
  • (二) 投资因素分析27
  • (三) 聚集效应因素分析27-28
  • (四) 人力资本因素分析28-29
  • 第四章 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29-37
  • 一、天津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取得的成绩29-32
  • (一)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9-30
  • (二) 集群效应显著增强30-31
  • (三)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1
  • (四)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31-32
  • 二、天津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存在的问题32-33
  • (一)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32
  • (二)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缺乏关键环节32-33
  • (三) 大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33
  • (四) 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33
  • 三、天津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的优势与条件33-37
  • (一) 政策优势33-34
  • (二) 区位优势34-35
  • (三) 资源优势35
  • (四) 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优势35-37
  • 第五章 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37-46
  • 一、天津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的主要任务37-40
  • (一) 加快结构调整37-38
  • (二) 鼓励智能制造38
  • (三) 支持绿色制造38-39
  • (四) 发展服务型制造39
  • (五) 优化产业集聚39-40
  • (六) 提升总体竞争力40
  • 二、天津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的保障措施40-46
  • (一)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加强产业对接与联动40-42
  • (二)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42-43
  • (三) 构建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增强制造业活力43
  • (四) 推进金融创新,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43-44
  • (五) 促进财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44
  • (六)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素质人才的交流与培养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杨屏;文化创意对制造业影响的机理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张丽娜;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撤离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涛;新工业革命对湖北制造业的升级影响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杨雪;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琪;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益锋;汇率变化对中德制造业出的影响: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王媛媛;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玉莹;山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0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970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