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部门价格粘性的异质性与货币政策的传导

发布时间:2017-10-17 02:02

  本文关键词:部门价格粘性的异质性与货币政策的传导


  更多相关文章: 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 价格粘性 货币政策


【摘要】:部门价格粘性的异质性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利用宏观经济数据估计部门价格粘性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中国CPI八大类商品的价格粘性指数。货币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各部门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各部门的价格粘性水平:部门价格粘性越强,货币政策冲击对部门产出的影响越大、对部门通货膨胀的影响越小。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贝叶斯估计会高估加总的价格粘性水平,而用各类商品价格粘性指数的加权中位数校准加总的价格粘性指数可以使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较好的近似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中货币政策冲击对加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关键词】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 价格粘性 货币政策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宏观管理与政策”(70725006)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研究——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视角”(12&ZD0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部门异质性、核心通货膨胀与最优货币政策——基于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研究”(71173160) 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武汉大学“70后学术团队”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F726;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采用粘性价格假设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的新凯恩斯模型巳经成为货币政策分析的主要工具。然而,这类模型通常假设经济中仅有一类同质但是可分的商品,这 相当于假设所有生产部门都是同质的。然而,现实经济存在许多生产不同种类商品的生产部门,这些部门存在许多方面的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2 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3 陈彦斌;;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4 侯成琪;龚六堂;张维迎;;核心通货膨胀: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5 郑挺国;王霞;;泰勒规则的实时分析及其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J];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6 张成思;;全球化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J];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7 王立勇;张良贵;刘文革;;不同粘性条件下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8 张成思;;中国CPI通货膨胀率子成分动态传导机制研究[J];世界经济;2009年11期

9 王建国;;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10 张成思;刘志刚;;中国通货膨胀率持久性变化研究及政策含义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2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4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余元全;;资产价格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高物价的根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戴国海;;McCallum规则与Taylor规则在我国的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8 李雪;;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博弈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9 李云峰;;中央银行沟通是否更有助于预测官方利率决定——来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证据[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10 于光耀;徐娜;;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理性还是适应性[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The Relation between Money Supply,Output and Infl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Open Economy Conditions——The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the state space models[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璐;欧世建;;中国利率政策操作:历程、特征与泰勒规则的适用性考探[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成思;朱越腾;;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利益集团困局[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石柱鲜;吴泰岳;邓创;王晶晶;;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6 庞晓波;李东元;;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证检验与识别[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7 张焕明;;价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吗?CUKIERMAN假说的中国经验验证[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李成;马文涛;王彬;;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9 许志伟;薛鹤翔;罗大庆;;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10 万晓莉;;我国货币政策能减小宏观经济波动吗?基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4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肖海姣;辽宁省宏观经济投资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汪明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安禹;名义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星;泰勒规则在我国的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小涓;中国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和提升比重[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2 范从来;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3 赵博,雍家胜;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4 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5 刘凤良,张海阳;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7期

6 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7 赵昕东;;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8 袁申国;陈平;;资产负债表、金融加速器与企业投资[J];经济学家;2010年04期

9 赵进文;高辉;;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10 刘树成;通货紧缩:既不能估计不足亦不可估计过重[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仝冰;货币、利率与资产价格[D];北京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梅;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2 吉可为,苑德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张鹏;不稳健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05期

4 戴相龙;戴相龙表示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0期

5 钱敏华;;正确认识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作用[J];对外经贸财会;2000年04期

6 于惠玲;;我国货币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金融;2000年11期

7 黄健;;货币政策:寻求新工具[J];资本市场;2000年11期

8 李春琦;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9 朱正元;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辩证否定与启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10 宋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1046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046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b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