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评估与监管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评估与监管研究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全国,互联网商业不断繁荣,网络支付作为科技与商业发展共同促成的结合体,正成为一个新兴行业迅速得到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最具代表性并且发展最快的市场参与者。但是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起步晚、发展快,该行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监管者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监管者角度,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基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网络支付业务三种模式的阐述,主要包括:网关支付模式、虚拟账户模式和快捷支付模式,发现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支付经济学理论和金融风险控制理论,站在监管者的角度,研究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的主要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和技术风险等4类风险,分析风险形成原因,包括法规建设滞后、监管力度不足、信用体系缺失、内部控制薄弱等4类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法等方法,梳理出风险评估指标,包括:综合管理、备付金管理、财务管理、业务运营和科技信息等5类风险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35个二级和126个三级风险评估指标要素,研究构建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百分制计分法,以风险重要程度为依据,设定相应分值与权重,评定5个风险等级,即:A、A-、B、B-和C,并对该指标体系的具体运用加以说明。突出分类监管的思想,提出实施有效监管对策,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施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完善支付机构配套监管法规制度、坚持有效监管与鼓励发展相结合、实现相关部门间监管协作、加强支付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和引入外部机构参与评估等7项风险监管对策,力求推进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为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但是由于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是一门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国内外学者对风险评估与监管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化。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成与权重赋值有待实践进一步证明。从事网络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数据属于内部数据,没有对外公布,监管者也没有规定可以对外公布。因此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机构 网络支付 风险评估与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1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6
- 1.4.1 研究内容13
- 1.4.2 研究方法13-16
-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16-20
- 2.1 相关概念16-17
- 2.1.1 支付16
- 2.1.2 支付机构16
- 2.1.3 网络支付16-17
- 2.1.4 第三方网络支付17
- 2.2 基础理论17-20
- 2.2.1 支付经济学理论17-18
- 2.2.2 金融风险控制理论18-20
- 3 第三方网络支付主要模式及风险成因20-28
- 3.1 主要模式20-22
- 3.1.1 网关支付模式20
- 3.1.2 虚拟账户模式20-21
- 3.1.3 快捷支付模式21-22
- 3.2 主要风险22-24
- 3.2.1 金融风险22-23
- 3.2.2 合规风险23-24
- 3.2.3 信用风险24
- 3.2.4 技术风险24
- 3.3 成因分析24-28
- 3.3.1 法规建设滞后24-25
- 3.3.2 监管力度不足25
- 3.3.3 信用体系缺失25
- 3.3.4 内部控制薄弱25-28
- 4 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28-50
- 4.1 基本原则28
- 4.1.1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28
- 4.1.2 可操作性28
- 4.1.3 可比性28
- 4.2 主要方法28-29
- 4.2.1 过程分析法28-29
- 4.2.2 专家意见法29
- 4.2.3 国际经验借鉴法29
- 4.2.4 监管实践法29
- 4.3 主要内容29-32
- 4.3.1 指标要素构成29-30
- 4.3.2 指标要素计算30-31
- 4.3.3 指标要素权重31
- 4.3.4 风险评估等级31-32
- 4.4 具体赋值32-50
- 4.4.1 综合管理指标32-36
- 4.4.2 备付金管理指标36-39
- 4.4.3 财务管理指标39-41
- 4.4.4 业务运营指标41-45
- 4.4.5 科技信息指标45-50
- 5 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对策50-56
- 5.1 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50
- 5.2 实施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50-51
- 5.3 完善支付机构配套风险监管法规制度51
- 5.4 坚持风险监管与鼓励发展相结合51-52
- 5.5 实现相关部门间风险监管协作52
- 5.6 加强支付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建设52-53
- 5.7 引入外部机构参与风险评估53-56
- 6 结论与展望56-58
- 6.1 研究结论56
- 6.2 研究创新56
- 6.3 研究展望56-58
- 致谢58-60
- 参考文献6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继红;我国网络营销有关问题探讨[J];财贸研究;2002年01期
2 沈超;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变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15期
3 杨丽媪;;网络货币:虚拟财富的现实危机[J];理财杂志;2006年05期
4 孟瑾;;网络支付及其经济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4期
5 刘佳;;网络银行改变了什么?[J];互联网周刊;2009年08期
6 邵军;王媛;;“绿色网络”的概念及其构建策略[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马向利;;浅析网络支付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3期
8 孙海鑫;;浅析我国网络营销运行中的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15期
9 刘烁冰;;我国网络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商业时代;2011年27期
10 张健;;基于应用导向的高职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扬;;培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网络支付缺的是安全感[N];科技日报;2013年
2 陈杰;网络支付风险不应由消费者承担[N];科技日报;2012年
3 记者 蔡颖;谢平:网络支付风险涉及物价和金融稳定[N];经济参考报;2013年
4 记者 许志平;加强多用途预付卡和网络支付监管[N];金融时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洪黎明;网络支付进入金融级监管时代[N];人民邮电;2013年
6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当前中国网络支付业的风险评估及其监管[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高喜东 本报记者 刘韶华;经营主体稀少 缺乏网络认识[N];伊春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林婧;“新政”磨刀 网络支付面临考验[N];人民邮电;2010年
9 本报记者 朱艳燕;深发展频频“传情”网络支付[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聂晓飞;首份网络支付安全报告发布 防范风险重在落实监管[N];通信信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玉钰;移动网络支付的安全通信协议模型[D];吉林大学;2014年
2 熊焰;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信任和风险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律;网络设计师品牌零售导购模式的探索[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2 苏玉慧;基于B/S架构的高校二手网络交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6年
3 唐斌;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4 朱璇;论第三方网络支付中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5 李京明;网络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孟琳;网络约租车法律规制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7 赵小祥;基于特征选取的网络游戏与视频业务分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刘梦月;消费者购买网络保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9 陈科铭;SY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10 于海洋;网络订餐平台营销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59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05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