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江浙制造业影响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江浙制造业影响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江浙制造业产出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出影响显著的是技术进步效应和就业效应,对浙江省制造业产出影响显著的是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形成效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当期江苏省制造业产出影响较浙江省大,且对两省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作者详细剖析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江浙两省制造业产出影响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江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FDI 制造业 经济效应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能服务产业化路径研究”(12AZD111)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网络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13ZDIXIM0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与途径研究”(JUSRP51330B)资助
【分类号】:F719;F832.6;F224
【正文快照】: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H.Green-field(1966)提出的概念,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Hubbard等人(1982)认为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是指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高觉民(2011)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昊;杨善林;钟金宏;;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及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刘丹丹;刘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制造业产业安全度研究[J];价格月刊;2010年01期
3 雷鹏;;上海经济增长与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统计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蔡虹;陆震宇;;我国制造业产业间技术外溢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S2期
5 何静;陆根尧;;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论坛;2009年15期
6 佟家栋;刘钧霆;;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1期
7 汪彩君;唐根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空间集聚、生产要素拥挤与集聚适度识别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02期
8 王冬梅;杨慧力;邱继洲;;山东省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与熵理论结合的山东制造业产业总关联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张德常;;多样化、外部效应与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我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9年05期
10 ;深化教育改革再续人口红利[J];共产党员;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晶;;制造业集聚、竞争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四位码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姜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与失业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张涵;安佳;逄金玉;;产业集聚网络化研究[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武唯;合理提薪 能毁了“中国制造”?[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通讯员 武云飞 曹丛林;兖州节能降耗经济高效运转[N];济宁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苑丹;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要“敲”到“点”上[N];长春日报;2005年
4 王瑶;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增强工业引擎 推进经济发展[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5 王卿;滨海地产今年将继续增长[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李戈民 本报记者 王玮;外揽资本内凝合力 产业集群魅力初显[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记者 吴国瑛;长三角同气连枝稳坐半壁江山[N];上海科技报;2006年
8 白益民邋袁璐;“排放权”也是一种资源[N];消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科唯;中日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2 陈怡;对外开放对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敏;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协同机理与动力模式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毛海丹;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5 祁飞;扩大内需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丽丽;中国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山东大学;2010年
7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董晓芳;企业家精神、企业生命周期和聚集经济[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冯晓华;国际贸易对中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进栋;交通引导下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佳;我国房地产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牛恬静;广东省制造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效益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4 熊国宝;制造业集聚的城市化效应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李玉丽;服务外包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杨松;浙江省制造业结构演进及调整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林琳;市场潜能与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D];复旦大学;2010年
8 赵云峰;宁波地区制造业集聚度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舒杏;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冯伟;工资水平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7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2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