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非高校上市公司专利技术扩散网络模型
本文关键词:高校与非高校上市公司专利技术扩散网络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上市公司 专利技术 技术扩散 网络模型 比较分析
【摘要】:以2012年我国10家高校上市公司的专利技术扩散现状分析为基础,从复杂网络视角分别构建专利技术扩散的Bass、MI和SW三种网络模型,进而选择8家高校上市公司和非高校上市公司进行配对比较分析,并应用CurveExpert软件进行网络模型拟合。网络参数比较分析后得出以下重要结论:复杂网络模型能用于描述专利技术扩散过程;高校上市公司要比非高校上市公司的专利技术扩散网络更加完善;不同高校上市公司的外部因素影响力可能是促进或制约作用;高校上市公司和非高校上市公司都会受到较大的内部影响,而且高校上市公司比非高校上市公司的内部影响要大;高校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以亲密型为主的研发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稳定。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南昌大学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107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GL1243)
【分类号】:G647;F832.51;G306
【正文快照】: 0引言1993年,复华实业在上交所上市,拉开了高校企业上市的序幕[1]。根据《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列示,目前沪深两市高校上市公司已达23家,成为我国高科技股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2]。高校上市公司是高校科技产业化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产学研结合的完美产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美成;;高校专利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平;黄贤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7期
3 ;加强专利工作推动高校科技工作蓬勃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4 郭军杰;何梅;黄甫宜月;;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分析及其市场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年03期
5 宋东林;付丙海;唐恒;;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6 周敬馨;高杰;;高校专利基金管理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06年05期
7 钱怡;董淑香;;谈高校的科技创新与专利技术转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张平;黄贤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问题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4期
9 柯涛;龙珊瑚;李向红;;广西支柱产业中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研究[J];技术经济;2008年03期
10 王彦军;知识经济中高校上市公司的发展策略[J];经济问题探索;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柯涛;贾冰;李向红;;广西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科技信息[A];2004年仪表材料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晴;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不超过10%[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记者 顾奇志 通讯员 朱文;华农大完善专利退出和奖励机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3 朱瑞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不能只盯着10%[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涂亚卓;武汉启动企校专利对接工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陈宏民(民建);建议推进上海高校专利技术发展[N];联合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伟 通讯员 燕晋灵;河南大学生探寻创业新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顾奇志;华南理工四大通道促专利走出“象牙塔”[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8 葛仲 杨杏华;清华获奖专利居全国首位[N];新清华;2006年
9 记者徐宁 通讯员郭凌;宜昌企业产学研技术合作渐入佳境[N];三峡日报;2009年
10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中心主 陈美章;我国大学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北大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鹭鸣;高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1年
2 吕金秀;高校专利技术开发的市场导向影响因素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3 钟蓉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股份制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蔡文姝;我国大学专利实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健;高等院校校办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马洪芳;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3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5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