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方法评价

发布时间:2017-11-10 11:01

  本文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预期方法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 朗润预测 理性


【摘要】:通货膨胀预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是描述通货膨胀动态问题的核心变量。如何准确预期通货膨胀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密切关注的问题。作者通过使用机构调查预测法、时间序列法和结构经济模型法对中国通货膨胀进行了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方法的预期结果进行详细的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就预期准确度而言,机构预期法表现更优,其次为结构经济模型,再次为时间序列法。此外,三种预期方法基本上都符合理性预期性质。因此,在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研究中,可以方便地将"朗润预测"结果作为通货膨胀预期值的代表变量。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经济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银行沟通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13YJC79022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银行沟通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S201204000716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治理研究”(11BJ022) 广东省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F822.5
【正文快照】: 一、引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控制物价水平是各国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目标。诸多研究已经表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影响实际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描述通货膨胀动态问题的理论模型已经将通货膨胀预期作为一个关键的解释变量。因此,通货膨胀预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2 郑挺国;王霞;;中国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及其可靠性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3 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志权;;1978—2007年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潜在经济增长率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3 鄢军;陈海宁;;基于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中国通胀压力均衡调整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4 遇芳;;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5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曾辉,刘洋;从操作工具看中国货币政策改革[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8 王晓芳;王学伟;;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9 李云峰;;中央银行沟通是否更有助于预测官方利率决定——来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证据[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10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军;;后危机时代中国的通胀压力与均衡调整——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角度[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时芬;;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民众对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李晓西;;从提高执政能力来看完善宏观调控[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文英;李超;吴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实证分析——基于医疗竞争模式的视角[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郑挺国;王霞;;一种基于混频数据的中国经济景气一致指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7 张晓峒;赵娜;;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8 许志伟;薛鹤翔;罗大庆;;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9 黄广明;;货币政策组合规则[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10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袁晨;具有异质主体的非线性动态定价模型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8 卢满生;我国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启才;我国利率变动及其操作规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金源;银行流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姚领;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程华;GDP就业承载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玉;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及国际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洪燕;研发支出、人力资本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孟玲;通货膨胀政府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2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3 董进;;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4 陈浪南;刘宏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5 陈昆亭,周炎,龚六堂;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滤波方法的应用[J];世界经济;2004年10期

6 梁琪;滕建州;;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2期

7 汤铎铎;;三种频率选择滤波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8 刘金全,刘志刚,于冬;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与阶段性之间关联的非对称性检验——Plucking模型对中国经济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年08期

9 张成思;;基于多变量动态模型的产出缺口估算[J];统计研究;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雁明;许可;李万业;;基于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09年11期

2 王超;卢时光;;通货膨胀预期的运行特征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J];中国物价;2010年08期

3 王超;;通货膨胀预期的运行特征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0年12期

4 李敬辉,范志勇;利率调整和通货膨胀预期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基于中国市场粮价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5 李永宁;赵钧;黄明皓;;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预期:理论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6 薛万祥;预期、博弈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7 杨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国宏观调控之历史比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8 闫力;刘克宫;张次兰;;通胀预期形成方式及中央银行的应对策略[J];中国金融;2010年03期

9 刘永强;;预期理论与我国的通货膨胀[J];金融研究;1989年10期

10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功;;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现象透析[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2 李朋林;胡华清;梁巧转;;理性预期与长期合同下的产出变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周俊梅;黄国石;;宏观经济理性预期控制模型与解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先波;黄国石;;理性预期对政府决策的影响[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胡仕明;黄国石;;中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数量关系实证分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方国平;;理性预期理论对宏观调控的启示[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7 刘军;张家寿;韦宇红;;理性看待物价持续上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8 韩启瑜;刘廷元;邓翔;;从理性预期假说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199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的学术贡献[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9 段誉;陈凯;;通货膨胀预期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测算[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10 王少平;;中国消费函数的理性预期模型及其贝叶斯推断——兼对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检验[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学东;央行:预计全年CPI2%左右通胀压力依然存在[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本报特约观察员 Ken Kim;住房市场影响上升[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邱登科;中国式通货膨胀根源在低利率政策[N];民营经济报;2007年

4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樊纲 刘宪法 龙隆;影响未来物价总水平的因素[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5 资深媒体人 陈序;过于谨慎也是错[N];东方早报;2011年

6 易宪容;中国式通货膨胀能忍受吗[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代星;建言加息[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驻菲律宾使馆经商处;IMF调高菲律宾今年经济增长预期[N];国际商报;2009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如何管理通胀预期[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策;通胀预期加大 专家呼吁为企业减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许志宏;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与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郭凯;最优利率规则:一般理论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陈永清;我国证券市场泡沫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欣;股票市场微观结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刘晓峰;易逝品的动态定价机制与消费者策略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晓飞;中国自然失业率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朱金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哲学思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晓峰;公众学习与通货膨胀预期:对中国的实证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2 章婷;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测度与实证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3 韩俊美;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4 刘兆宇;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5 黎晓萌;基于调查问卷的通货膨胀预期度量及其动态过程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6 吴丹;通货膨胀预期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杨靖尧;通货膨胀预期的异质性与动态过程[D];华侨大学;2013年

8 刘旭;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张e

本文编号:1166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66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