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FDI促进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门限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11:26

  本文关键词:FDI促进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门限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外商直接投资 市场化指数 产业结构优化 门限效应


【摘要】:本文以市场化程度作为主要制度因素,分析了制度在FDI影响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本文用1999~2009年全国30个省(市)的市场化指数作为门限变量,以第三产业占GDP之比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程度对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门限效应。结果显示,外资进入程度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市场化门限效应,市场化程度越高,外资进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分类号】:F832.6;F121.3;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多数文献认为,作为全球垄断资本的一部分,FDI通过外包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Desai et al.,2005;Ghodeswar和Vaidyanathan,2008;刘志彪,2005;李元旭和谭云清,2012等)。但是,Haddad和Harrison(1993)对摩洛哥制造业的研究、Ait-ken et al.(1999)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裴长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时期利用外资政策目标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3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4 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5 李元旭;谭云清;;国际服务外包下接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6 牛卫平;;国际外包陷阱产生机理及其跨越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7 张西征;刘志远;王静;;政府管制负担、融资约束与企业增长——基于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4期

8 盛丹;王永进;;契约执行效率能够影响FDI的区位分布吗?[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9 王国刚;;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10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宜钟;;产业结构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2 王岚岚;杨小琼;朱昊阳;;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J];数据;2010年03期

3 孙忠群;;国际化分工与厂商ODM策略[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4 高峰;;全球价值链的微观视角:基于企业层面的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5 曾世宏;向国成;;企业家注意力配置、服务业结构优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陈万明;石丽;;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5期

7 包旦妮;高志强;;价值链视阈下的企业品牌战略实施路径[J];包装工程;2011年06期

8 裴长洪;樊瑛;;Quantity and Quality Equally Important in Utilizing Foreign Investment[J];China Economist;2008年04期

9 刘志彪;张杰;;Export determinants study reveals strategy’s weaknes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10 管文亮;;试论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燕;陈翠文;;我国主要城市LED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来自上海、深圳、厦门、南昌产业规划的证据[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2 王岚岚;杨小琼;朱昊阳;;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王凤洲;齐慧;;我国OEM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4 刘华军;杨骞;孙曰瑶;;从低端到高端: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品牌定价权模型与品牌战略模式[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6 陈健;岳书敬;;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钟海燕;;城镇化、工业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姜国君;郭蓉;朱平芳;;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9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4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窦一杰;电子行业绿化供应链实现途径的博弈及评价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9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蔡济波;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云龙;烟台BF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江力波;沿海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雪莹;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服装业产业升级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党元波;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潘豪;基于价值链治理视角集群区域转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谷雨;国际代工模式变迁与中国制造企业升级[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2 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3 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4 王国刚;;中国银行体系中资金过剩的对策分析——三论资金流动性过剩[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5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6 董黎明;90年代中国城市超前发展战略透视[J];城市;1999年03期

7 耿海青;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8 杨丹辉;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国际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9 于明超;刘志彪;江静;;外来资本主导代工生产模式下当地企业升级困境与突破——以中国台湾笔记本电脑内地封闭式生产网络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10 白雪洁;;模块化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空间及策略选择——电子电器产业案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克莎;[N];光明日报;2001年

2 李强;[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苏卉;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运行机制与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国;提高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王小鲁 ,夏小林;加速城市发展应与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结合起来[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A5期

3 叶莉,方燕峰;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总体影响的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宋金田;朱静;;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5 余祖松;许惠煌;;我国能源利用效益的计量经济模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章尺木;李明;;地方保护与合作:基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经济学[J];财经科学;2007年03期

7 王彦靓;徐华君;;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因素影响浅述[J];消费导刊;2008年05期

8 人行西宁中支课题组;刘永合;李新鹏;;青海省劳动生产率问题探析[J];青海金融;2008年02期

9 王飞;朝纯;;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年20期

10 胡玉霞;;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J];甘肃农业;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万义;;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敦富;朱坚真;窦杰;;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门题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苏珍;;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晶;李铭禄;陈安;;我国工业能源生产率变动影响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苗敬毅;;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典型相关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N];贵州日报;2007年

2 张长荣 记者 蒋维胜;长江水带动空调转[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张晔 朱波;通州产业结构着眼低碳转型[N];科技日报;2010年

4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李国龙;调整我省产业结构 建设节约型社会[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见习记者 高国辉;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落后日本40年[N];南方日报;2010年

6 杜鹃;左权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转型[N];山西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严芝;环境污染向长三角亮起黄灯[N];财经时报;2004年

8 朱蕾;目标:全球先锋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9 王之泰;研究物流产业结构问题带有紧迫性[N];现代物流报;2007年

10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郑现莉;依附型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难[N];消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徐君;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5 胡春林;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成长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贾彦利;中国区域政策对区域差距影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7 何永贵;基于循环经济的梯度推移和扩散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王双玲;日本大都市圈的产业转移与地域演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方清;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协调性[D];同济大学;2006年

4 孟苗;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杨海琛;内蒙古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互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丁正源;基于产业结构的城市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杰;广东省的就业结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静;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差距的统计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起翔;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66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66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