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P2P网络小额信贷与银行信贷的互利共生关系——基于生态金融的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17-11-10 18:02

  本文关键词:P2P网络小额信贷与银行信贷的互利共生关系——基于生态金融的分析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PP网络小额信贷 互联网 银行信贷 金融功能


【摘要】:小额信贷一直是商业银行难以有效发展的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小额信贷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小额信贷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在该模式下,资金的使用者与供给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接交流,能够实现低成本地聚集资金并且金融脱媒效果明显。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2BJL05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创新课题资助,基金项目:“内资与外资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的比较研究”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在“大数据”和“微金融”的理念下,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而在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中,P2P网络信贷的发展更是不可小觑。本文试图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并结合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金叶;杨飞;;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金融论坛;2012年01期

2 卓素燕;;P2P网络信贷公司的市场发展困境及经营策略选择——以拍拍贷公司为例[J];管理现代化;2013年03期

3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愿,张虹鸥,林建平,邹仁爱;城市共生:发生条件、行为模式与基本效应[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2 朱玉强;齐振宏;方丽丽;;工业共生理论的研究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2期

3 徐伟新;;谈P2P网络借贷模式与非法集资犯罪[J];电子商务;2013年02期

4 杨径川;;基于“Prosper”和“拍拍贷”的对比分析,探讨我国“人人贷”发展的风险与不足[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1期

5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6 邱峰;;商业银行直面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的冲击和挑战[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年05期

7 文祖校;;加强对金融机构高风险产品反洗钱管控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3年10期

8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年11期

9 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12期

10 张宏;;美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规范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国Prosper网站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乃定;李慧;;基于共生理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乃定;李慧;;基于共生理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怡;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理与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培育[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高兴野;吉林省小企业生成发展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世陶;项目导向型中小企业动态联盟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陶永宏;基于共生理论的船舶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演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胡斌;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及运作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甘永辉;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子彪;创新极及多创新极共生演化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郑晓军;民营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周金其;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独立学院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杰;生态工业园内产业链和企业共生关系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肖衡;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供应链演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琳琳;领导企业向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忠宏;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初探[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徐晋;基于共生理论的“Shipping Pool”合作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徐琦;3G时代电信运营商共生营销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付菁;高技术产业区域技术生态位测度与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纪富镇;基于人力资源视角的3PL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井锋;生态工业共生网络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成;基于协同理论的供应链共生关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雅;晏钢;;我国发展P2P网络信贷问题探究[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2 孟韬,于秀娟;企业联盟与虚拟企业的解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7期

3 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年04期

4 李世新;张耀谋;李力;郑才林;;我国当前民间借贷成因、问题与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05期

5 孙之涵;;P2P网络小额信贷探析[J];征信;2010年03期

6 石春生,方淑芬;关于组建动态联盟的探讨[J];决策借鉴;1999年06期

7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8 谢平;邹传伟;;CDS的功能不可替代[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1期

9 吴晓光;;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10 张翔;邹传伟;;标会会案的发生机制[J];金融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福礼;P2P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10期

2 任利成;;P2P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伟峰;瞿彭志;;基于P2P技术的供应链信息共享应用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7年28期

4 方园;;P2P网络电视广告投放的优势[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2期

5 胡伟莉;黄华文;丁成忠;;普通高校网络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1期

6 王静;;P2P合法化的途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7 王清水;;校园网络流量的分析和控制[J];消费导刊;2009年05期

8 王进军;;P2P流媒体直播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7期

9 李洁;;商业化使P2P从草根走向殿堂[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年04期

10 朱少林;王振兵;;P2P与B2B电子商务新模式[J];电子商务;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野;王国仁;张莹;;P2P环境下度量空间中的相似查询处理[A];第二十五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2 李钧;王新;;P2P存储网络中的冗余维持[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徐陈锋;奚宏生;江琦;殷保群;;一类分层非结构化P2P系统的随机优化[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唐晨;孙立峰;杨士强;;基于减小切换延迟的P2P流媒体服务器带宽分配研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5 张建标;张涛;;一种基于流量行为的P2P协议识别方法[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杨艳春;孟祥武;;P2P网络服务环境中的节点相似性度量研究[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娜娜;;P2P流量识别方法研究[A];江苏省电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蔡文渊;夏添;徐林昊;钱卫宁;周水庚;周傲英;;P2P环境下的视图选择[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9 丁婕;古永红;陈冬宇;;交易信任、心理感知与出借意愿——P2P在线借贷平台的出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苟红玲;孙卫喜;;P2P对等网络信任模型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周;昆明P2P信贷探秘[N];昆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嘉颂;P2P:生存还是死亡[N];电脑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彦赤;国内P2P信贷热潮再探[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4 农总行农户金融部 黄迈;P2P小额信贷机制创新及面临问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杨庆广;P2P破解移动互联网流量激增难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6 马莉 撰稿;P2P突破传统网络模式新鲜出炉[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7 何晶;企业网络应重视P2P流量监控[N];人民邮电;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P2P信贷试水农村金融“蓝海”[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主持人 王汉;P2P网络信贷:如何稳健成长[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10 陈代寿;P2P引发企业网革命[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针对P2P节点不合作行为的信任与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佳琦;移动P2P覆盖网拓扑结构及节点合作保障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高见;基于P2P的僵尸网络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王广奇;基于P2P框架的数据库网格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张小松;P2P蠕虫行为模型及遏制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危婷;P2P流媒体系统的测量分析和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李伟;P2P文件共享系统效率和公平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唐浩坤;动态环境下P2P蠕虫防御模型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陈一帅;P2P流媒体系统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基于分布式环境下的P2P信任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潘雍;基于喷泉码的P2P文件共享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红刚;P2P模糊信任模型中的隶属度预测和权重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肖玮;基于混合P2P网络的应用层组播系统研究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倩;基于感知风险的P2P信任模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雷禹;P2P网络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田新军;基于P2P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楚永;P2P服务提供者版权侵权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薇;非结构化P2P网络搜索算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潘正军;基于激励的P2P非结构化自我优化搜索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67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67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