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实际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1 05:24

  本文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实际效果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货币政策目标 VAR模型 Granger检验 政策效果


【摘要】:公开市场业务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共38个月的月度数据,具体包括公开市场净交易量、广义货币量、基准利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共5组月度数据,每组数据有38个月度值。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检验和协整检验等经济计量方法,分析我国近三年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应量、基准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经济变量的作用效果,结论认为:近三年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较大而对基准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的结论。最后为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对于分析中国加大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频率后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分类号】:F822;F832.51
【正文快照】: _ 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于1998年5月—、 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 市场业务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目 作的重要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运信;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2 陈晶萍;简建荣;;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有效性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7年01期

3 马理;段中元;杨嘉懿;;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开市场操作的新动态与文献述评[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1期

4 秦陇一 ,周丽华 ,张红地;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特点[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47期

5 何平;;我国的央行票据发行与公开市场操作[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6 谢平;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7 黄宪,赵伟;中美公开市场业务运行基础的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3年05期

8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9 魏永芬;;我国是否应该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J];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10 郑捷;;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比较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植开屏;;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周仁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马英俊,陈彦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问题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李学彦,姜彦福;对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几点思考[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李钊,王舒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6 张倩;浅析金融自由化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J];商业研究;2004年18期

7 赵明勋;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8 贝多广;朱晓莉;;RMB:Depreciating Internationally while Appreciating Externally[J];China Economist;2008年01期

9 王彬;;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12期

10 罗本政;论货币政策传导阻滞与反阻滞安排[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吕江林;;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股价变动做出反应?[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丁骋骋;;外部均衡与人民币汇率制度:一个分析框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琳;赵世君;吴冰晶;;企业对外投资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反应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戴金平;金永军;刘斌;;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春丽;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利率微调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琼;中国经济崛起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玲;中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喻多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胡黠;中国货币政策的收入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马静;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铁军;针对股价波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高明;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汪明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进;谢海林;;汇率变动、央行票据与冲销成本:2004-2009[J];财经研究;2011年03期

2 李扬;国债规模:在财政与金融之间寻求平衡[J];财贸经济;2003年01期

3 李宏瑾;项卫星;;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与间接货币调控——对央票操作及其基准利率作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4 郑振龙;莫天瑜;;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的走势吗——央票发行利率与央票市场利率双向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5 王永茂;刘惠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基于2001-2006年日本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1年05期

6 谢多;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实践[J];东南学术;2000年04期

7 耿群;;日本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8 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9 王树同;刘明学;栾雪剑;;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影响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10 谭小芬;;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松成,刘斌;中国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J];银行家;2004年01期

2 张海成;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回顾[J];陕西审计;2004年03期

3 徐彬;;论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J];商业时代;2009年31期

4 范从来;;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定位[J];经济学家;2010年07期

5 周源;;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协调研究[J];浙江金融;2011年08期

6 潘锡泉;;资产价格应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名义锚吗?[J];浙江学刊;2012年03期

7 周博;;试论充分就业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9期

8 潘正彦;;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探讨[J];浙江金融研究;1985年11期

9 赵效民;何德旭;;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1989年09期

10 黄宝奎;;论货币政策目标[J];金融与经济;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从来;;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定位[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王卫平 ;货币政策目标盯住松紧平衡点[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特约评论员 吴庆;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回到起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本报两会报道组;货币政策目标愈加多元 就业已成必须考虑因素[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 杨涛;过度关注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亟待改变[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冉学东 郭茹;央行确定2006年货币政策目标[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闫立良;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N];证券日报;2012年

8 赵海宽;货币政策目标应考虑修订[N];金融时报;2003年

9 黄文锋 记者 易昌良;货币政策目标仍是低通胀[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曾辉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理论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维石;美联储信息优势与其货币政策目标[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元霞;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魏丹;通货膨胀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0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70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